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查看:3032 | 回復:3 發帖

最大的毒物—現代中文譯本(九)




捌、否定悔改真理

一、將「痛悔、回轉」等詞刪除

詩34:18「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拯救心靈痛悔的人。」

現代派改這節為「上主親近灰心失望的人,他拯救內心傷痛的人。」這一節本意是說主接納一切為罪憂傷痛悔的人(路18:9-14;太5:4;林後7:9-11),現代派卻改成了受了欺侮、遭了壓迫、受了創傷的人得主憐憫。不但意思不同,而把悔改真理完全否定了。他們將「痛悔」刪去,而改為「內心傷痛」,又將「親近傷心的」改為「灰心失望」。如此手法是把痛心自責的痛悔,一變而為受了外來的壓力,刺傷了他心而為心內傷痛。因為他們既然認為人是無罪的,當然用不著悔改、人之所以傷心痛苦,不是因為自己的罪過,只因為外在的壓力。這種謬論同時也否定了救贖之恩,因為救恩是人悔改才能獲得。聖經中一切論悔改者自責、自憂、自恨,在他們看都是不可能,一切聖徒「依看上帝的意思憂愁,而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也是假的了?這真是黑白倒置。真正的基督徒都有確實悔改的經驗,不然他就沒有上帝的生命,沒有真正平安,他也仍在罪和死中。

箴1:23「你們當因我的責備回轉;我要將我的靈澆灌你們,將我的話指示你們。」。

現代派將這節改為「你們要聽我的勸告,我要指教你們,把我所懂得的告訴你們。」他們將「聖靈澆灌」一句去掉,否認聖靈的工作。又將「回轉」也刪掉,這是又否定了悔改的真理。「回轉」就是悔改的意思(結18:30-32)。現代派否認人有罪,否認悔改之道,也否認耶穌基督的救恩。現代派所說的話是沒有救恩的鬼道,他們認為「救贖論是猶太人的說法,耶穌未講救贖之道。」耶穌未講救贖之道嗎?太26:28「這血是我立約的血使罪得赦」。約10:11「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以及許多耶穌親自所說,為世人救贖之主的道理、故事、比喻都是假的嗎?真是睜眼說瞎話。

二、「自責」改為「觀念錯了」

約16:8「他既來了,就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

現代派不信有罪需要悔改,所以他們將這節聖經就改得不成樣了。他們改的是這樣:「他來了的時候,他要向世人證明,他們對於罪、對於義、對於上帝審判的觀念都錯了。」他們在約16:8-10中共有三次「觀念錯了」,在他們看人本無罪,只有「觀念錯了」而已。所以在一切有悔改之意的聖經中,他們不是刪除,便是輕鬆的改掉了。比如在來6:1「懊悔死行(為以往死在罪中侮改)」,他們改為「懊悔過去無意義的生活」。約一1:9尾句「一切的不義」,改為「各種的過錯」。林後7:9「憂愁生出懊海」改為「憂愁改變了心」。

現代派認為無論犯甚麼罪,不過是觀念錯了。如果他以為吸毒是「無意義的生活,是觀念錯了。」現在玩「大家樂」,這與德行改善有何關係?如果他以前信佛教他以為觀念錯了,現在信了一貫道,這與靈魂的救恩、永生有何關係?這是「敵真道似是而非的小學」。

三、將「悔改」改為「離棄罪惡」

太3:2、8;4:17;11:20-21;彼後3:9;啟3:3、19等和其他有「悔改」二字之處,現代中文譯本都改為「離棄罪惡」。

「離棄罪惡」似乎比「觀念錯了,懊悔無意義的生活」好一些,因為離棄罪惡有去罪向善的意思。但是「離棄罪惡」並不是聖經中所說的「悔改」,有人因良心自責而重新作人,有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的受人感召而浪子回頭。這些都不是耶穌所說的悔改,因為罪不僅是一樣而是多樣;不僅有行為的罪,也有存心之罪;不僅有本身之罪,也有遺傳的罪;有靈性的罪,也有肉體的罪。不然那些宗教家、道德家、老好人,為何也要悔改?人人都要悔改,連「好人」也包括在內(徒17:30)。悔改的第一步是相信(來11:1-6;約1:12),接著是認罪,求告主名(約一1:9;羅10:9-10),隨即是,順著聖靈的光照,離開罪惡(路19:1-10)、歸向上帝(徒26:19-20)、服事真神(羅12:1-2;帖前1:9),這些過程都有了才是基督徒,才是真悔改。悔改不是立志從新作人,那是歸向自己;悔改不是因人感召,那是歸向人;悔改也不是「信教」,那是歸向異教。聖經所說的悔改乃是「離棄偶像歸向真神,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旦權下歸向上帝,又服事那又真又活的上帝。」如此「離棄罪惡」不過是悔改過程之一,並且不是靠人的作為,而是靠上帝叫主耶穌復活的大能才能脫離一切罪惡,怎能以「離棄罪惡」而代替「悔改」的真理呢?

玖、否定聖潔真理

現代派既然不信人有罪,應該相信人是聖潔的才對;卻是大大不然,他們也不信聖潔,他們甚麼也不信,甚麼也反對,真是為反對而反對、為不信而不信,他們不但前後矛盾、自相矛盾,也是事事矛盾。他們否定這個、否定那個,也否定了自己。

一、將「成聖」改為「奉獻」

約17:17「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

現代中文譯本改成「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把自己奉獻給你」。

羅11:16「所獻的新麵若是聖潔的,全團也就聖潔了。樹根若是聖潔的,樹枝也就聖潔了。」

現代中文譯本卻改為「如果把麵團的頭一塊獻給了上帝,那麼全團也就獻給他了;如果把樹根獻給上帝,那麼連樹枝也獻給他了。」

羅6:22「現今既從罪裏得了釋放,作了上帝的奴僕,就有成聖的果子,那結局就是永生。」

現代中文譯本改為「作了上帝的奴僕,你們把生命完全奉獻給他。」

上面這些經節,現代派都將「成聖」改為「奉獻」,這種改法不但在意思中完全不同,其主動者也不同。「成聖」是聖靈在信徒心靈中所作成的工作,主體在上帝。奉獻是信徒的服事,主體在人。成聖是聖徒的品質,是無形的。奉獻是心與行合一的動作,是有形的,怎麼互換呢?他們如此改法是「觀念改了」,以為有罪的人不可能成為聖潔呢?還是以為奉獻比聖潔重要?從前有位主管,每次都要改秘書所擬稿件,所改只有一字,就是「等因奉此」,改為「等因據此」。下次秘書就用「等因據此」,主管部又改回「等因奉此」,如此再三,秘書問其原因,答以「不高興我改了,我難道不是你的主管?」這是自以為高人一等而亂改的人,那麼,現代派是誰的主管呢?

二、將「聖潔」改為「悅納」

林前7:14「因為不信的丈夫,因著妻子成了聖潔,並且不信的妻子因著丈夫成了聖潔。不然,你的兒女就不聖潔;但如今他們是聖潔了。」

現代中文譯本將「聖潔」改為「悅納」,為何如此改法?「聖潔」與「納悅」有相連之處嗎?

三、將「聖潔」改為「聖化」

林前6:11「如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並藉看上帝的靈,已經洗淨成聖稱義了。」,他們改為「已經聖化歸上帝。」

來10:10「我們憑這旨意,靠耶穌基督,只一次獻上他的身體,就得以成聖。」他們改為「一舉而竟全功,使我們聖化歸主。」

出3:10、29「這壇在耶和華面前為至聖」,他們改為「這壇要完全聖化,奉獻給我。」
出19:6「聖潔的國民」改為「神聖的國民」。

創2:3「上啼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改為「聖化那一天,為特別的日子。」

出29:21「亞倫…並他兒子…他們和他們的衣服,都一同成聖。」改為「…就都聖化歸屬我」。

出29:27「那搖祭的胸和舉祭的腿…這些你們都要成為聖。」改為「都要聖化」。

四、綜論

「聖潔」不是我國文化所謂「聖人」,我國儒道各家對於「成為聖人」,各有解釋層次之不同。聖經所說「聖潔」或「成聖」也有內容及範圍之異。中國文化所稱「成聖」,是指一個人自己的修養、德行、言論、功業達到至善的最高境界,是重在外在的表現。聖經所說的「成聖」,是重在上帝的大能在信徒心中的工作,成聖是指信徒的本性、本質因聖靈的完全使之潔淨,而又充滿聖潔的靈之謂;是在內心。這是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相異的一點。

「聖潔」是「完全沒有瑕疵和毛病,又榮耀又清潔」的意思(弗5:26-27)。「成聖」是指信徒心靈的純潔,和歸於上帝之物的超然性。

「聖化」是指有聖潔之名,沒有聖潔之實有言。聖經中有「分別為聖」,神學中有「地位成聖」,沒有「聖化」這詞。分別為聖是與世俗的分別出來歸給上帝。地位成聖是名為聖,而實際還未至於聖潔地步,如同學生初報到,穿了學生服,卻還沒上過課,連老師同學都不認識,環境也不熟悉。完全成聖如同學成,而且學以致用。當然這個比喻只能說近似,不能說就是這樣。因為成聖不是學習而得的。但是「全然成聖、聖潔」,是上帝的應許,上帝要親自作成(彼前1:15-26;帖前5:23),人怎能故意不信?

五、將「自潔」改為禮儀的「潔淨」

賽52:11「你們離開離開罷,從巴倫出來,不要沾不潔的物…你們扛抬耶和華器皿的人哪!務要自潔。」

現代中文譯本改成「不要碰到不潔淨的東西…,離去時要保持潔淨。」這節聖經是上帝命令人離開罪惡(巴比倫),不再犯罪(不沾不潔之物),並要自潔使身、心、靈完全成聖。現代中文譯本卻將「務要自潔」,改成「要保持潔淨」。他們在此文與原意持相反立場,「務要自潔」是還不潔淨而命其要成為潔淨才行。「要保持潔淨」是已經聖潔了,只要保持便可以了。現代派既不信有罪,卻又不信人能聖潔,正如上節所述。但是現在又似乎信聖潔,而不要再自潔。這樣矛盾去又矛盾來、否定去又否定來,可見他們只是為反對而反對「完全沒有中心信仰。

但1:8「但以理卻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監長容他不玷污自己。」

現代中文譯本改這節為「免得在禮儀上不潔淨」。但以理等在巴比倫作俘虜,連禮拜也沒有了,還有甚麼禮儀?但以理之所以要保持聖潔,完全是本著聖經真理,不能領受上帝的救恩,又領受祀祭偶像之物(林前10:20-22)現代中文譯本亂改「不玷污自己」,為「禮儀不潔」是毫無根據的。

六、將「以聖潔敬拜」改為「敬拜聖潔的主」

詩29:2「以聖潔為裝飾,敬拜耶和華。」

現代中文譯本改這節為「你們要歌頌上主榮耀的尊名,你們要敬拜神聖威嚴的上主。」這節聖經現代派將「以聖潔為裝飾」刪除,換上「敬拜神聖威嚴的主」,這又是改得完全相反。這樣改法是否說敬拜上帝的人不需聖潔?上帝也不是聖潔的,不過是「袖聖威嚴」而已。偶像在廟中儼然神聖威嚴,敬拜的人也不必聖潔,到偶像面前可以求財、求利、求名、求物。如此是把上帝改為偶像,將聖徒改為罪人了。

七、將「神人」改為「聖人」

王下1:10-11;4:7、9、16;申33:1;書14:6;代上23:14;代下30:16;拉3:2等處經文中的「神人」,現代中文譯本都改為「聖人」。

如果按儒家將人品分為「神、聖、賢、智、庸、愚」,也就是孟子在盡心下篇所說「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謂神。」白話是說「只有求生的欲望的是善良的庶民,出於至誠信實是一般平素良民,充實了良善、至誠、信實的美德之人便是君子,有美德美行而又發揚光大的就是賢人,有了賢人的一切偉大處又能變化無窮的便是聖人,聖人到了光明至潔玄妙莫測的地步便是神人。」(此處之神非任何神明之指,意為神妙。)所以中國自古就有「神人、聖人、賢人、君子、善人、庶民」六等。聖經雖然沒有將人分為這些等次,但是也將特選的一些先知稱為神人,將一般信徒稱為聖徒。「神人」是滿有上帝之靈充滿,聖潔自守、敬虔智慧的上帝代言者。把「神人」改為「聖人」,是將上帝忠僕和代表降為普通信徒,是混亂上帝的制度。更可怪的是現代派根本不信人可以「成聖」,將「聖潔」改為「聖化」將「聖徒」改為「信徒」,為何在此又出來一個「聖人」呢?

八、將「聖徒」改為「信徒」

林前1:2;腓1:1;西1:1;帖前3:13;帖後1:10;門7。

上列各處中聖徒,現代中文譯都改為「信徒」,人稱義是因信,照樣因信可以成聖(林前6:11)「聖徒」也有「地位成聖、分別為聖」之意,與實際成聖是相對的。無論是地位成聖或是實際成聖,都是「聖徒」。只有基督徒可以稱為聖徒,異教徒只能稱為「信徒」,現代派改「聖徒」為「信徒」,是否自甘為異教徒?


真理中的自由

最大的毒物—現代中文譯本(十)

拾、混亂基本滇理

一、將「救贖」攻為「釋放、自由」

羅3:24;林前1:30;弗1:7、14;提前2:6;來9:15以上各處經文中的「救贖」,現代中文譯本都改為「釋放」或「自由」。

這與「救贖」是大不相同的,比如強盜擄去的人,可以用自己智慧得自由,刑期屆滿的可以自然的得釋放,工作完滿可以依約定在雇主前得自由。

「救贖」就一定要付相當多代價才能得著。被賣的身價是要加倍的,押當品是要加每月十分之一的利息。耶穌基督付了他整個生命,才能贈出我們的生命。我們白白得救,並不是靠自己的智能,也不是刑期屆滿,更不是功德圓滿,完全是靠耶穌捨身流血,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所付的生命之價。將一個要死的人從危境中挽回其生命才叫「救」,付出相當代價得回失落之物才叫「贖」。「救贖」宏恩豈是可以用「自由、釋放」能代替得了的?

二、妄言「得救」之道

1、「因生產得救」

提前2:15「女人若常存信心愛心,又聖潔自守,就必在生產上得救。」

現代派將這節改為「女人若安分守己,持守愛心信心聖潔,就會因生兒育女得救。」他們這樣改法,是不是說女人生兒育女是一件大功,因此可以靈魂得救?若如此天堂裏都是女人了。但是在聖經中,得救分三種,也可以說三個階段,那就是以往的聖魂得救,現在的環境得救,將來的身體得救(林後1:10;弗2:2;徒28:1;弗2:2;被前1:5)這提前2:15,明明是指在生育的危險中平安度過。是指環境中的得救,不是指靈魂的救恩,更非言「身體得贖」。現代派把「在生育的事上得救」,改為「因生男育女得救」,豈非將身體靈魂混為一談?女人要受生產之苦,是因夏娃犯罪受詛咒而來(創3:16)。但是敬虔的女人可以蒙主保守得平安,這是「在生產上得救」的正意?現代派又將這句改得相反,謂「因為生產可以得救」,是那方面的得救?

2、普救論

提前2:6「他捨己作萬人的贖價,到了時候,這事必證明出來。」

現代派將這節改為「他犧牲自己,為要使人類得自由,這證明了在時機成熟的時候,上帝要人人得救。」,現代派將主耶穌的救贖大恩一下刪去,改為有政治意味的「人類得自由」,這句不知是指「世界得解放」,還是「每個人都能不信而得救」?又在下句「時候到了」,改為重複語「時機成熟的時候」。最後一句「上帝要人人得救」的普救論,以代替原來的「必證明出來」。現在只就這最後兩句略加分析,「他捨己作萬人的贖價」,是主耶穌為全世界人類自古至今到永遠;自中至西為全地上的人類付了生命之代價。但是,不會因他所付的代價高,世人無論信和不信的每個人都得救。乃是使世人「可以歸向上帝」,不是「一定都會個個上天堂」。整部聖經論到救恩,只有信的人可以得著(約3:16-18、36;5:24;10:9-10),不信的人一定不得救,正像特赦是給接受的人,拒絕的人赦令無效。所以不能因為耶穌是為全世界人類付了代價,世人無論是甚麼信仰,和抵擋主的、不信到底的也都得救。這種說全世界人人都得救,其中包括一切不信耶穌的人,甚至魔鬼也要得救的普救論(Universalism),是起自亞流主義(Arianism),經俄利根的大發謬揚,在十八世紀麥瑞(Murray)、溫徹斯特(Winchester),後來在美國大大推銷這種毒說,迷惑了許多人,現代派不過拾其牙慧而已。

3、養子論

羅8:23「……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

現代派將這節改為「等候上帝收養我們作他兒子,使整個的自我得自由。」前面提過在提前2:6將「他捨己作萬人的贖價」改為「他犧牲自己為要使人類得自由」。現在又將「使身體得贖」。改為「使整個自我得自由」,這種話與現今某些人士高喊「爭自由,爭權利」,有相呼應之勢。這好像耶穌的救贖不是為人類靈、魂、體的完全救恩,而是為政治理想,是要解放個人的政治思想使「整個自我得自由,使人類全世界得解放,叫人人得自由。」這樣耶穌不是救主,而是某種社會主義的頭頭。聖經不是上帝的話,是社會主義的政治哲學。聖經和聖道被污染已至於此,悲痛大焉?

現代派將「希望得著兒子的權利(名分)」又改為「收養我們作他的兒子」。現代派在此是說信主的人,不是從上帝的靈而生的(約1:12-13),不過是收養而來的,在屬靈的關係上,永遠與上帝隔了一層親屬的關係,這完全是整個聖經所沒有的邪道。當我們信主的開始,上帝的生命就進入我們的靈裡(約一5:12),因此我們在口稱耶穌為主的時候,我們就是上帝的親生兒子,因此我們稱上帝為阿爸父神(羅8:14-17)。在我們信主的那一刻我們就與耶穌一同作嗣子了,上帝的家何來養子?又是養的誰家之子?難道上帝會養魔鬼的兒女嗎?(約8:42-47)沒有這個道理吧?

如果按著以色列古來的慣例和律法,以及中國古來的宗法,「嗣子、庶子、養子」的名分、地位、權利是大有分別的。「嗣子」在中國古時只有一個,他必須是嫡出(元配之子)的長子,要經過立嗣之禮才被大家承認。嗣子在父親生時,可奉父命管理全家人丁和財產,也是代父行主祭的祭司,父死承受父親的地位和財產。聖經所記也相仿,嗣子(長子)可得全部產業,至少也要得雙分(創25:5-6;49:3、26;48:5、22)。至於庶子和養子,只能在嫡子選了他的份以後,在剩下的少許財產中均分一份而已(創21:14)。聖經告訴我們,每個信主的人都被上帝立為嗣子了(羅8:14、17)。上帝用聖靈生了我們,我們不但是天父的親兒女,也是與主耶穌一同作上帝的後嗣。我們不但不是養子和庶子,而且是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上帝裏面,將來還要與主耶穌一同坐在天父上帝的寶座上,一同享受榮耀(西3:3-4;啟3:21)。但是這些權柄能力,因為現今我們仍有肉體的軟弱還沒得著,所以要等候身體得贖。到主耶穌再來改變我們的身體,與他榮耀的身體相似(腓3:21),那時上帝的一切應許就應驗了。

那種「猶子說」(養子)是從十八世紀的涅斯多流派而來(Adoptionism Nestorianism),他們認為「耶穌是一位普通人,逐漸成長在神性裏。」這種異端,早被教會裁定了。這種邪惡思想仍然被現代派採用,認為「人憑著良知和修養,以及效法耶穌的義行,便漸漸有了上帝義子的地步。」這是理性主義的說法,也是佛道的修煉,與儒家的「定、靜、安、慮、得,止於至善。」是相同的世俗之道。這樣看來,人稱他們是沒有基督的基督教,是不錯的了。

三、謬改「稱義」

雅2:21;羅3:24、28、30;4:6、25;5:9均有「稱義」一詞。

現代中文譯本1984年版改成「跟他和好」,1985年版又改為「合宜的關係」。

「和好」是原來關係極壞現在關係很好的說法,這是一種彼此相對的關係。「稱義」是他本不好,因為恩典的施予算他是好的,是在乎施恩者的權能,不是在乎受惠者的行為。「稱義」之後,才有和好;所以「和好」是稱義的一部份,也是稱義的結果(羅5:9-10)。「和好」不是「稱義」的原因,「和好」一詞也無法替代「稱義」。

「合宜的關係」與「稱義」更是大不相同。下列合宜關係之謂:

1、國與國建立外交關係,今謂「關係正常化」。

2、與親友除嫌親近。

3、團體與團體由疏離而互助合作。

「稱義」之意義:

1、政府對凶犯特赦,算他沒有罪了。

2、政府給罪犯減刑出獄,算他作好人了。

3、別人為違規者付了應有的處罰,算他是無罪了。

「合宜關係」是平等互惠的,以往沒有誰欠誰,現在是彼此受益無損。「稱義」是被稱為義者一直在虧欠的情形之下。「稱義」是稱人為義者施恩,被稱為義者得恩;受惠是單方面的。「合宜的關係」是外交的關係;「稱義」是法律的和行政的問題,怎能混為一談?又怎能用「合宜的關係」以替代「稱義」?

四、亂改「重生」

約一3:9;5:1這兩節聖經有三次「重生」,現代中文譯本改為「上帝兒女」。這種改法是倒因為果,是說成了上帝兒女才重生,難道有長大成人才生出來的?既然改「重生」為「上帝兒女」,他們也就是否定重生真理,認為人生來就是上帝兒女,不必重生,這是從地下來的胡言。

雅1:18「用真道生了我們」,現代中文譯本改這句為「用真理的話造了我們」,又只改一個字,其意義就完全不同了。上帝造萬物用話,造人是用「生氣」吹入鼻孔,才成了有靈的活人。上帝使人重生是人聽了上帝之道,這道與聖靈使人重生(約6:63;多3:5)。現代派把這節上帝使人「重生」的金句,變成上帝起初造萬物了,因為他們不信人需要重生。現代神學認為人生來就是上帝的兒女,不需要重生。他們同無神論的社會主義一同毀謗說,「所謂個人得救,重生的福音,是資產階段的麻醉品。」這種荒謬絕倫的話,如同有害的原子塵向世界各地擴散,危害整個地球的生命,引人進入萬劫不復的地步。這種版本還能用作聖經?還有甚麼參考價值?

五、胡改「靈魂」

雅2:26;徒20:10「靈魂」二字,現代中文譯本把這一切都完全刪除,因為他們不信「靈魂」。

約19:30主在十字架上的最後言語「將靈魂交付上帝了」,現代中文譯本改為「氣斷而死」。

現代派在他們的譯本中將「靈魂」字樣的地方能刪則刪、能改則改,雖然也仍保留些無法可刪改的地方,但是他們不信人有靈魂是真,他們將靈魂改為「氣」或「氣息」,使人以為靈魂不過是「空氣」,豈不知創2:7的「生氣」是生命和靈氣,正如主復活向門徒吹氣「你們受聖靈」一樣(約20:22),所以上帝將「生氣」吹入亞當鼻孔內,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這種「氣」並不是指人所呼吸的空氣。空氣是物質,空氣還雜有灰塵、細菌,人呼吐之間還在氣中夾有水份。如果上帝當日向亞當吹的是這種氣,如何能使人成為有靈的活人?靈魂是屬天的,屬靈的非物質體,怎能與物質的氣息混為一談?人如果只有物質的血肉和氣息而沒有靈魂,又如何有思想、意志、倫理、高級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人能使現今的世界達到這般美好,人人都還在追求「最高理念的終極關懷」,這便是人有靈魂的明證。不然人豈不與草木豬狗一樣,毫無人生價值可言。這些現代派的人物,倒是自甘為「沒有靈性,生來就是畜類,以備捉拿宰殺。」(彼後3:12)

六、不信復活

1、將「斷氣」改成「氣絕而死」

太27:50;可15:37;路23:46,說到主被釘在十字架上「氣就斷了」。

現代中文譯本在馬可、路加二處都改「氣就斷了」為「氣絕而死」。主耶穌因為死後三天復活,他的死也不稱為死。另稱為「睡」(林前15:20)。福音書不說他「死了」,只寫「斷了氣」。但是現代派不信復活真理,所以把「斷了氣」改為「氣絕而死」。

2、將「身體」改為「遺體」

太27:58-59;路23:52;可15:43「耶穌的身體」,現代派改「身體」為「遺體」。「遺體」是對「死人屍體」的說法,「身體」是指活人的「軀體」。耶穌不被死拘禁,三天後復活,他沒有遺體,只有身體,因他復活了,直活到永永遠遠。

3、將「睡」改為「死」

林前15:6、18、20;帖前4:13-15「睡了的人」,現代中文譯本在這些章節都改「睡」為「死」。基督徒因信將來有美好的復活,看肉體的死不是死,是暫時的睡,只有靈魂的死,才算真「死」(弗2:1;提前5:6;啟20:13-14)。但是,耶穌既已復活,信的人也要與他一樣復活。現代的不信派不承認復活的事,他們說:「耶穌的大仁大義,感召了天下人歸服信仰。他的復活,就是痛苦人得到解放,就是不平的枷鎖得到解除。門徒們感到夫子與他們同在,猝然感覺到他真切的臨在;與肉眼見到他,肉身摸到他,有同樣的真實。五旬節在他們團體裏,燒起精神的火。耶穌的精神不死,正義不死,以後幾十年,就有了耶穌活復的傳說。」

耶穌為童女所生,被釘死為世人贖罪、再來,被稱為福音四柱,如果耶穌沒有復活,信徒便沒有復活。傳道的和信主的都要落空了,人也都永遠滅亡沒有盼望了(林前15:12-18)可是,耶穌確實復活了,直到如今上帝的應許也都一一應驗,他復活的能力仍在教會中不斷顯出來,不能因為這些人的不信,就能否定。誰能使浪子回頭?誰能使流氓悔改?誰能使強盜毒梟變成大善人?誰能叫癌症好了,叫死人復活?在現今信的人中,比比皆是,如果耶穌不復活,這些事可能發生嗎?耶穌若不復活,保羅不會悔改;耶穌若不復活,也根本不會有新約聖經和基督教。曾經有兩個不信的學者,志同道合的反對基督教,要用學術方法,證明耶穌復活與保羅悔改都是假的,於是相約用兩年工夫收集證據,以推翻新約,打倒基督教,兩年以後兩人見面,默然良久,各自拿出證據,與原來他們的意願相反,不是證明耶穌沒復活,保羅沒悔改,乃是樣樣都證明耶穌確實復活了,保羅確實悔改了。兩個人由不信因而確信 ,並且忠心作主復活的見證。

TOP

有一些改动的地方,对一般基督徒来说还真不易发现中间差别的大小。再加上一些名牧的推广,和这个社会对教会的影响,快速的泛滥就不是难事了。

TOP

有同感。。。。看到这些真的会惹人生气

三、将「悔改」改为「离弃罪恶」
七、将「神人」改为「圣人」
二、妄言「得救」之道……….就会因生儿育女得救。
求主赐属灵的智慧于我们能分辨是非、更加认识真理。阿们

TOP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耶稣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请看启示录十九章十六节:"在他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写着说,万王之王,万主之主。"这节圣经是描绘主耶稣再来时,祂要审判地上列国,那时祂以万王之王、万 ..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