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个人主页
- 帖子
- 4915
- 精華
- 15
威望- 1791
积分- 16982
贡献值- 772
灵粮- 10563
鸡汤- 4963
燕窝- 222
浮出水面高度表- 7163
鲜花- 610
- 在線時間
- 224 小時
- 註冊時間
- 2011-2-25
- 最後登錄
- 2018-10-29
|
彌賽亞的比喻–新約聖經寓言闡釋《第15章》
第15章 两位建筑师 Two Builders
(马太福音7:24-27;路加福音6:46-49)
宗教关心做什么,人无需担心信仰,这个观点是在最近广泛传播的肤浅思想。真信仰的折扣是今天轻信的弱点,因为大家都有某种信仰,容易以最令人惊讶的方式展示出来。
危险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和意大利曾有过短暂的历史,他们非常了解百姓很容易迷信,他们把这个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人们常说:“说到信仰,人比他的双脚还要跑得快;他们怎么做就怎么跑”。这极端的解释见于许多无信之人的信心里。
“执行基督的教义,那就足够了”这代表着大多数宗教生活的观点;如果我们询问什么教义,很可能得到的回答是登山宝训。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解释人们对耶稣教训的知识贫乏了。因为,首先,登山宝训的教训很难理解:它很难相信,又很难实行。虽然表面看起来简单,但它的意思并非始终容易理解:其实践藐视人类本性的最大努力,降低人类认识保罗在罗马书第7章中描写人性弱点的真诚努力。第二,登山宝训的教义关于未来生活,以及人与之可能的关系。祝福应许好事,现时的努力将结出果实。耶稣明白清楚地宣布他将决定人的未来。有些人称他主啊,主啊,但不执行神的旨意。在未来的某一天,许多人称他主啊,主,声称已经按他的名做了许多事情,但我们只能听他说:“离开我”。没有别的地方比登山宝训更明确更大胆地宣布未来就掌握在他的手中—他做出的决定将永远影响人类。
将他的听众比喻成两位建筑师,这符合他的主张,与登山宝训的教义相称。他有节奏地相应宣布:
“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
这些词组通过“就和”(and)字连接起来,表明暴风雨的力量越来越强,有一个累积的过程,因为雨、洪水和风全部都结合起来考验这座建筑物。建立在磐石上的房子能够抵当暴风雨,水流冲刷巍然屹立:耶稣用简单陈述的能力说,“房子总不倒塌”;他给出了原因—它建立在磐石上。
在第二部分,重复的短语增强了暴风雨带来恐怖的影响;惟一的变化在结尾,“房子就倒塌了”;通过重复强调了其毁坏性—“并且倒塌得很大”。墙倒了;房顶塌了;旋涡席卷着建造房子的沙石;人的劳动荡然无存。结尾警告说一切不按基督教导建造的房子都将完完全全变成废墟。
明明白白的教训,令人惊愕的要求,发言者惊异的主张,令人生畏的画面—这一切都使百姓感到惊讶。他们用决定性的口气说:“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柄的人”。
那语言是律法制定者的语言,而不是律法解释者的语言。“我的这些说法”都有西奈山上雷电、黑暗和闪电当中的“十字”能力。“这些说法”能支配思想和意识,也能决定外在的行动。人们常常将真诚误以为真理,好像真诚能够代替真理一样。许多耶稣同时代的人都非常真诚和尽责,但可惜的是它们并非真理。他们的良心导致他们做的事情受到了耶稣的严厉责备。因为这不正常的良心,耶稣认为“他们是‘薄荷、茴香、芹菜’,并忽视‘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对于这些人,他有很大的困难。‘蠓虫你们就滤出来’,他说‘骆驼你们倒吞下去’。法利赛人在殿里祈祷,‘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他是一个尽心尽责的人。那个留在家里悉心听命父亲的浪子的哥哥可以自豪地说‘我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他是一位尽心尽责的人。法利赛人西蒙大为震惊,觉得耶稣不可能是一名先知,因为他让妓女摸他也是出于责任。这人感兴趣的是义,他想从他弟兄的眼中取出尘埃。良心被误用便成了内心的病患,外在产生最黑暗的罪恶-固执、狂热和伪善。”
今天,有各种不正当的尽责形式。本世纪的一个大恶是国家崇拜。德国彻底接种了这种罪恶的教义。“无论谁服务希特勒,就服务了德国;无论谁服务了德国,就服务了上帝国。”在之后多年的历史中表明这种说法的荒谬。“鲜血与种族”不是磐石般的基础。
耶稣自己就是一位建筑师。他在拿撒勒的日常工作只局限于思考轭和犁。村子里的木匠也是一位建筑师,耶稣当然明白聪明的人要求造好他们的房子。考古学家爱德华•鲁宾孙讲述了在耶稣镇上有这么一座房子,如果我们认为所描述的房子早在1800年前可能不会有错。他说:
“我们在中午很高兴的接受阿拉伯酋长阿布•纳斯尔的邀请,到他的家里拜访他。这里我们发现石头房比我们的帐篷凉爽得多。房子刚刚建成,还没有完工。为了打根基,他一直挖到坚固的岩石,全国的人都是这么做的,这里挖到了30英尺深;然后建造弓形建筑。这种建造法牢固,但很粗糙;他向我们保证那是拿撒勒泥工最佳的作品”(Edward Robinson, Biblical Researches,第三卷191页)。
人若信仰人类的思想,就等于把房子建造在沙上;如果顺从基督的教义就等于把房子建造在磐石上。所有的人,无论他们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在建造,因为生命的活动是有形的;但只有人将房子建造在耶稣在他教训里铺设的基础上,一切的努力才有永久的品质。
有些结果看公平;人文主义的哲学观产生了一种远离野性的文雅;但结果对神来说毫无价值。耶稣甚至不会考虑或评价这些人类的计划;他只关心那些听他道的人。既是听众又是实干家的人才能建造持久价值的人格,不仅能经受暴风雨,而且能经受现实生活的压力,但也是所有一切的关键—基督自己的审判。“恶人倾覆,归于无有;义人的家必站得住”(箴言12:7)。“奸恶人的房屋必倾倒;正直人的帐棚必兴盛”(14:11)。
耶稣所说的权威是神圣的—包含和隐含在所有的演讲中。他在登山宝训结束的寓言中所使用的比喻坚决主张这样的权威。他的教训是一块磐石,人们可以安全地建造房子。万能的神在旧约圣经中经常使用磐石的比喻。“耶和华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撒母耳记下22:2,32,47;另见诗篇28:1;31:2;61:2)。以赛亚称神“永久的磐石”(26:4 记在圣经页边),神通过他询问“除我以外,岂有磐石”(44:8 记在圣经页边)?因此,耶稣的主张明确地告诉我们他的话有神圣的能力,他能够使用神说话的专门语言。没有哪位先知曾经这样说过;这种说话形式只有益于处于“儿子”地位的人。和许多次说法一样,他的敌人常常抓住这个机会,指责他等同于神。
布道离不开历史。之前和之后都有事件发生—还有与训道主张不相关的事件。耶稣亲自旅行到加利利,通过语言和行为宣布天国的福音。马太福音4:23记载他“医治百姓各样的病症”。他的工作被证明属于他的国—象征着天国建立时的模样。这位传教士是童女所生(第1章);被宣布为神的儿子(2:15;3:17);在旷野里经受住考验(4:1-11)。这些基本事实表明演讲者具有人的性质。这些事实是记录的一部分,训道不应、也不能离开这些事实。但随后的事实并非就是次要的,因为耶稣来到山上,行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事,详细情况,细心的解释者会毫不犹豫地解释,它们被马太福音选中,具有精神意义。大麻疯者干净了(8:37);中风的仆人有了力气(8:6-8);发热病的妇女找到了平安与休息(8:14):于是“他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17节)。他越过湖面,暴风雨升起;他“降伏”了暴风雨,就像疯狗被套上缰绳一样。在湖这方面,他发现人受疾病的折磨就好像海上有风一样。他说话,魔鬼就被驱赶了。
传播训道的人没有公布律法,这使我们伤心,然后又离我们而去。我与百姓接触,医治他们,赐予他们力量,如果只有他的教训使我们沮丧,那么来到他的身边对于我们来说并非遥不可及,高不可攀。基督的话使他们表现出耶稣基督在当时的精神。我们受到鼓励,就必须建造在他的教训之上:“你们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稣,就当遵他而行,在他里面生根建造,信心坚固”(歌罗西书2:6,7)。建房的比喻源于基督的教训,常常出现在使徒保罗的忠告里,虽然这些词在译文中由于使用“启迪”和“教诲”这样的词而变得模糊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