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个人主页
- 帖子
- 4915
- 精華
- 15
威望- 1791
积分- 16982
贡献值- 772
浮出水面高度表- 7163
鲜花- 610
- 在線時間
- 224 小時
- 註冊時間
- 2011-2-25
- 最後登錄
- 2018-10-29
|
彌賽亞的比喻–新約聖經寓言闡釋《第16章》
第16章 医生与病人 Physician and Patient
(马太福音9:12;马可福音2:17;路加福音5:31)
耶稣遇见了在迦百农的文士。有人用褥子抬着一个瘫子到耶稣跟前来,耶稣看到他们的信心后就对他们说:“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那人的状况可能是由于生活超负荷;耶稣知道他的思想和身体一样有病。罪与恶就像因与果一样关系密切,即使最近没有关系,最终也有关系。文士们在看着耶稣,注意他的说话。他察觉到他们的恶念,问他们哪种更为容易些,是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呢。第一句更加容易些,因为没有反证:第二句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说话者语言的能力要经受考验。为了确立他赦罪的能力,耶稣吩咐那人站起来,拿起褥子回家去。记住罪与折磨之间的因果联系,治愈疾病应是罪得赦免的真正证据。因此,在该事件中,耶稣既是心灵又是身体的治愈者。
接下来耶稣“召呼”税吏马太,接受邀请去他家。法利赛人对耶稣饶恕罪孽感到十分不满,现在攻击他的门徒。“你们的先生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他们问道。耶稣听到这样的责问,出于保护门徒,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他的回答颇有几分讽刺,还包含责备。“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当然如此,这是很明显的;但耶稣真正的要点就在于他们对自己的评估。他们认为自己在精神上没有病;他们觉得没有必要侍候耶稣。但他们不应抱怨他接近那些认识到自己需要的人。他们对自己的评估完全是错误的,这从耶稣下面的话里显而易见:“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这句话说得很严肃,因为它包含着一种强烈的责备。“学习”—他们是百姓的师傅;但他们确实需要学习怜悯大于献祭。神的确要求献祭,但他更加要求他们具有怜悯。
这引言(何西阿书6:6)是中肯的,因为在何西阿书的经文里,神说他会掩藏自己,“等他们自觉有罪”,并寻求他面(5:15)。以色列人在他们痛苦中的反应已经得到预言:他们会说,“来吧,我们归向耶和华!他撕裂我们,也必医治;他打伤我们,也必缠裹。”(6:1)。以前,神能“医治”以色列人,但他们的过犯挡道(7:1)。以色列民族看到了“他们的疾病”,犹大看到他的“伤痛”,但他们去找亚述人,“他却不能医治你们”(5:13)。虽然以色列经历自我毁灭,神却宣布:“就是反对帮助你的,自取败坏”(13:9)。神将成为以色列的医生。
耶稣使用的比喻通过旧约圣经暗示神的工作。“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有许多人因认识我的义仆得称为义;并且他要担当他们的罪孽”(以赛亚书53: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