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查看:3292 | 回復:2 發帖

彌賽亞的比喻–新約聖經寓言闡釋《第44章》

第44章 两个儿子 Two Sons

(马太福音21:28-32)

耶稣生命里的最后一周在耶路撒冷渡过;正如他所说,先知不适合在城外死亡。当他作为锡安按照先知撒迦利亚预言的那样王骑入城市后,那周就开始了挑战(亚9∶9)。

最后一周的每一天他都忙于和当权者讨论,向挤满在庭院里的人传教。那周的早些时候他第二次清洁了被商人占据的殿院,商人已经铺开桌子换钱,搭起摊位销售献祭的动物,有一部分是为希望拜以色列神的外邦人准备的。

一天早晨大主教和长老来找耶稣,问他做这些事情凭的是什么权能,谁赐他这样的权能。这些问题最重要,但问得太晚了。三年前尼哥底流作为公会的代表团来找耶稣:他们的报告怎么说?在耶稣开始传教之前,主的先驱官—施洗约翰—已经被要求出示国书。在主的传教中,他亲自反复地说明回答这些提问是多余的。这些统治者并非真诚;他们想方设法纠缠耶稣。

耶稣的回答始终都是巧妙的;但许多作者不能理解。他通过提问约翰的洗礼作答。这并非转移讨论也不是为了扰乱他们。他的提问与他们的问题之间存在切实的关系。

约翰的洗礼是约翰工作的基本部分,约翰解释他为何需要顺从它。“他差遣我施洗”,就是原因;约翰的消息和洗礼出自神的旨意。打破神四个世纪以来的沉默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神的声音通过约翰之口召唤大家悔改。

不考虑约翰的见证就无法确定耶稣的地位,因为约翰说:“如今我来用水施洗,为要叫他显明给以色列人。”因此,耶稣参考约翰的洗礼确实是有关系的:统治者应首先确定约翰的身份,然后才能考虑耶稣的主张。由于他们拒绝确定约翰的地位,他完全有理由拒绝回答他们。

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形—神国里的统治者不愿采用神吩咐的检验方法测定原告是不是神的先知。如何解释呢?

百姓毫不犹豫地为自己解决了约翰地位的问题。“他们都以约翰为先知。”领导者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担心地说约翰的洗礼是人的洗礼,以免疏远百姓。因此,这个国家对约翰的态度产生了分歧。普通的百姓接受了他;祭司和长老拒绝他。

虽然耶稣拒绝无条件地说明他的权柄,却讲述了一个农夫有两个儿子的故事:

“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他来对大儿子说:‘我儿,你今天到葡萄园里去做工。’他回答说:‘我不去’。以后自己懊悔,就去了。又来对小儿子也是这样说。他回答说:‘父啊,我去’。他却不去。”

“你们想,这两儿子是哪一个遵行父命呢?他们说:‘大儿子’。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神的国’。

“因为约翰遵着义路到你们这里来,你们却不信他:税吏和娼妓倒信他。你们看见了,后来还是不懊悔去信他”(马太福音21:28-32)。

一个儿子直率、几乎是粗暴地拒绝与另一个儿子自己的义、几乎卑屈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悔改的那个儿子去了;而另一个儿子表现出他的反应只在表面上,却没有执行的意愿。

耶稣运用了寓言:税吏和娼妓就像那个拒不听父亲吩咐的儿子,但他们已经认识到约翰的消息是神的召唤,要大家侍奉他。那些统治者虽然表面上表白敬神,却证明他们违抗神,拒绝神藉约翰之口的道。

这个寓言是对统治者的另一种控告。他们声称在焦急地等待弥赛亚的时代,但却拒绝先驱,也拒绝弥赛亚。他们请求耶稣出示证据是伪装出来的—他们仅仅为了自我满足,出于“宗教上的”考虑,只在表面遵循神的律法。

在其它许多场合耶稣都引证他们自己的话为他们定罪。“什么是父的旨意?”它只允许一种回答,立即被耶稣运用了。

该故事连续不断地警告“宗教”生活的危险:人将自己裹在斗蓬里自鸣得意,认为他们的宗教是“正确的”,一切都很好。另一方面,该故事也没有赞赏表面上没有信仰的生活。当拒绝的人改变他的思想,并执行父的旨意,那就好了。信仰就是遵循。

TOP

神知道我们的心思意念,我们必须言行一致。

TOP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第二课 神希望你认识他的恩赐

介绍   在第一课我们学到了,神将属灵恩赐赐给所有的信徒,他希望每个信徒都能忠心的使用恩赐,并且以"爱" 作为使用准则,使恩赐更有意义,现在我们要来学习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