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查看:11956 | 回復:29 發帖
16.要有属灵的实质

「祂也诧异他们不信,就往周围乡村教训人去了。」(马可福音 6:6)

「尊敬」与「信」是分不开的。
耶稣为何不能多行异能?因为那些人不信祂;那种不信的程度,连神自己也感到诧异。

一个天地宇宙万物的真神,货真价实地在人生活中存在着,每天在那里说话行事,但人竟然可以认不出祂来,不肯信祂,其不合理的程度,使这位至高的主宰也感到诧异!

为甚么这些与主朝夕相对的人认不出祂的身份?因为人认人是凭生命以外的东西,而不是凭生命的本身!他是什么「出身」?他的家族是什么阶层?他不是也和我们十分接近吗?

当人与某些对象很接近时,对方的「神秘感」顿失,而「神秘感」是赢取尊重的元素之一。

很奇怪:「信」本应与「透明度」成正比,愈神秘应该愈叫人不能信。但人类偏偏叫人摸不着头脑 ── 加点高级的包装,加点「神秘感」叫人产生高不可攀的感觉,如此就可以赢取「尊重」,在这种基础上,人自然「信任」某位「巨星」。

因为主耶稣刻意放弃这种包装,赤祼祼地以平凡人的姿态进入人类中间,叫人看见「神的生命」,但连祂也感诧异,人要的不是这些!

当我们拥有属灵的实质,我们就可以认出有实质的生命。

若我们只是在那里假装属灵,我们认出的也只是膺品。

我们的主今天能在祂的家中多作工吗?我们期望看见神的工作,期望圣灵像昔日在使徒时代一般赐福教会,我们期望教会复兴,但我们有没有认到主呢?在事奉上我们有没有容许祂在当得的尊重上作工?在我们人生路上我们有没有真信祂?抑或我们叫祂不能多行异能。

TOP

17.如何认耶稣

「众人认得是耶稣。」(马可福音 6:54)

众人认得耶稣是那位能医治奇难杂症的专家,是连衣服也法力无边的高人,是有求必应的仁者...

人认出主耶稣常是按自己的需要 ── 当我自觉一无所缺时,我真不知如何与祂建立关系,也想不起有去接触祂的必要。

而事实上,这班人不辞劳苦,放下个人正常生活的节拍来跟从主,是因他们有各自的需要。

若我们是因应个人的需要来跟从主、接触主或亲近主,我们的跟从就不稳定,因为主若赐福,我们会一无所缺──而这又是许多人盼望得到的福份,到我们「一无所缺」时,我们又基于什么来跟从主呢?

主耶稣不厌其烦地服务众人,是要透过满足人实质的需要,叫人认识祂的性情,领受祂在这一些行动背后的关怀及爱顾!人若不领会这一点,主耶稣在我们生命中就只是一部祝福的机器,没有情分可言。

透过这段经文,透过祂每天为你所做的事,你能认出「神爱世人」吗?

TOP

本帖最後由 esperanza 於 2014-4-6 08:50 編輯

18.以「心」事主

「还有好些别的规矩,他们历代拘守,就是洗杯、罐、铜器等物。」(马可福音 7:4)

作为一个真正的圣徒,应该自律。因为没有自律的精神,人就像匹野马般地任意而行,决不能事奉这位受天使敬拜的君王。

有自律精神的人会给自己许多规矩,但这些规矩是用以约束自己的心,好等自己能让主的生命更兴旺地、更强壮地活出来,因为人的肉体常在不知不觉间引诱人的心偏于邪。

主教导人洗濯的规矩是要人透过这些规矩,知道人进到神面前事奉,需要何等尊重;认识主的圣洁,明白要自洁才可事奉。

但当人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洗杯、洗罐、洗铜器等规矩时,表示人已用个人「守规矩」的行为取代了神的本身,神在人心中再没有地位。

事奉主若以个人的某些努力取代了他所事奉的对象,换回来的是「拜我也是枉然」。不是吗?这班人只认得他们清洁了的杯、罐和其他器皿,却认不出站在他们面前的主。

神要人与他的接触总是先在心,然后再由「内在」影向「外在」,活在自律之中。

人与神的接触点若非先在心,即使在教会多年,甚至参予事奉多年,仍是找不到主。

TOP

19.继续向前

「耶稣打发他们走了,随即同门徒上船,来到大玛努他境内。」(马可福音 8:9-10)

神真正的工人是无暇去回味工作成果带来的种种感受:有时人群会给予主工人很正面的响应,但有时却又是副面的── 我们看见主耶稣的反应常常是继续前行,满心充满的是完成父神所托付的工作。

主知道祂在地上的日子不多,祂的目标是成就那差祂来者的使命,因此祂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工作后,就赶紧向另一段路程进发 ── 祂若停下来,只因祂需要退到父神面前重新得力而矣。

若这位天地宇宙万物的三一真神尚且如此作工,我们这班跟从祂、事奉祂的人岂可例外?

什么人与事叫我们停滞不前?什么环境因素叫我们绻恋流连?什么感受叫我们忘记了打发我们的主?什么情绪霸占了我们的心窝,叫我们废弃了主交托给我们的使命?努力吧!跟随祂的脚纵行,要天天重新振作!

TOP

20.认定祂的主权

「他就抬头一看,说,我看见人了,他们好像树木,并且行走。」(马可福音 8:24)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可能会问:「主,你为什么不一下子就医好那个瞎子,要分两个步骤去医治他呢?」

又或者我们会问:「为什么要先吐唾沫在他的眼睛上,然后又在瞎子稍为看得见东西时按手在他眼睛上,如此繁复的过程,有何意义?」

摆在目前的是:
1)主耶稣确实医好了那瞎子。
2)祂没有在事前或事后向人解释祂何以如此行事。
3)当事人及旁观者也没有向主发出此类问题及索取答案。

神行事并非每次也得向人解释,当事人也并不一定需要解释,他需要的是经历主的工作,解决他的问题。

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我们的主并不一定凡事向我们解释,因为祂是那位生命的主宰,祂拥有至高的主权;而我们能从祂得着满足,并非源于一切令我们满意的答案,而是学习到并认识到祂是我们生命的主宰,并且经历到祂在我们身上那些奇妙的作为。

TOP

本帖最後由 esperanza 於 2014-4-8 08:39 編輯

21.事奉要出于爱

「耶稣就禁戒他们,不要告诉人。」(马可福音 8:30)

主耶稣渴望人认识祂多于渴望人为他工作 ── 门徒似乎认识到耶稣就是基督,但他们却不明白基督之能成为我们真正的王是必须先以死亡粉碎撒但的权势,再从死里复活,完成救赎大计。

人若对主只是一知半解地认识,其事奉也必不合宜;虽然大家对主的称呼也是名为「基督」,但这称呼似乎对他们而言与原意并不相符,而且各人的演译也不尽相同。

究竟「主耶稣」在我们心里是否与圣经中要成为我们生命主宰的那一位完全吻合?祂真是我们的主?祂真的已叫我们每天离罪?祂真的是我们完全倚靠的那一位?

人能在主面前事奉,为祂做点什么事,不是因为我们能干,是因为神爱我们,我们也爱祂,因此我们为祂做的事才有意义。我们的事奉一离开这一点,恐怕是正在事奉别个主人,甚至正在做一些主禁止我们去做的事,当心!

TOP

本帖最後由 esperanza 於 2014-4-12 07:42 編輯

22.要坦诚面对

「...撒但、 退我后边去罢.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马可福音 8:33)

有时我们会十分为主设想,到了一个地步,自己设身处地的从祂第一身的感受去看某些事物;这是十分难得的,有多少人会将自己和主联在一起去想呢?

要小心,即使我们内心为主设想到如此地步,仍有机会只是将自己的喜好与取向硬套在主身上,以为祂也与我们同行一路。

不是明知自己贪爱界的信徒留最多余地给魔鬼,相反的,有时是自以为最爱主的圣徒留了最大的余地给撒但!

要知道在我们的事奉上有没有撒但的地位,要察验我们的事奉是否能讨主喜悦,有其客观的量度方法 ── 抚心自问,我们是否真的体贴主,抑或是骨子里体贴自己?

人若肯坦诚面对自己,就不难找出问题所在。

人若肯坦诚面对主,主才有机会指出问题的关键 ── 无论祂指责我们时,叫我们多么意外、惊愕及难受。

撒但最喜欢与自欺的人打交道,更珍惜每个自欺欺人的基督徒。你要与主同工,抑或与撒但同工?

TOP

23.要听从主

「彼得不知道说甚么纔好.因为他们甚是惧怕。」(马可福音 9:6)

彼得所认识的是一个具备平凡肉身的主;他并没有任何心理准备,这位主会在他意想不到的时候,以一个他完全想象不到的姿态出现在他眼前。在那个奇异的情境之下,他的主显得如此遥远、陌生和高不可攀,这使他十分惧怕,于是胡言乱语!

当我们的主在我们的事奉上或日常生活中以一种我们意想不到的形态出现时,我们也会不知怎办!祂或许突然叫我们意识到祂深不可测,或觉得遥不可及,又或者觉得祂做事的方式是出奇不意,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会不会不知向祂说什么,又或不知事情应怎么办好呢?

许多人也经历过如此的时刻。在那个茫然的时刻,多少人就会胡乱替主发言,胡乱替主出主意,或许胡乱照自己的意思替主完成某些任务。

主耶稣要我们作什么呢?「你们要听祂」,此乃神要我们在这种时刻要学习的功课。在主向人发出任何差遣,或揭示任何计划以前,事奉祂的人必须先学习不发言,不做任何事,好等主有空间可以指示事奉祂的人,并且让人去认识祂!

人认识主实在认识得甚少,当祂有一天要向人发出更多启示时,祂要的是:「你们要听祂」。

TOP

24.真正的事奉

「耶稣说:非用祷告...。」(马可福音 9:29)

门徒跟从主,可谓经历过不少「大场面」,看见过神迹,也听过其他人听不到的天国道理。亲眼见主,亲身听其教训,亲手摸过祂 ── 人即使与主曾如此具体地接触过,仍改变不了人的本质:人即是人,不可以用任何途径叫自己变成神明;我们常有错觉,以为站在某些位置上,借着某些属灵的经历或事奉的资历,可以叫自己凌架于众人之上,变成比主耶稣低级些,又比一般信徒高级些的品种!若人类可以如此,第一群可以「升格」的就是这班门徒了!

主耶稣在我们事奉的路上,必定会叫我们遇到一些人与事,是「非用祷告」不能解决的问题,好等我们知道我们只是工人,不是主人,真正作工的是神,我们只是用人,是器皿而矣!

今天,我们在事奉上,有没有什么压力,叫我们透不过气呢?有没有什么人物令到我们十分头痛,叫我们深感不安呢?有没有什么困局,叫我们难以面对呢?

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有没有明白「非用祷告」的道理!

人为何会忽略了祷告?恐怕是潜意识将自己「升格」为神明了。谨记,要常祷告,除了靠祷告,人还可以真正事奉主吗?

TOP

本帖最後由 esperanza 於 2014-4-14 08:11 編輯

25.要与主对话

「门徒却不明白这话、又不敢问他。」(马可福音 9:32)

「人子将要被交在人手里,他们要杀害祂,被杀以后,过三天祂要复活。」是神整个救赎计划的核心,门徒不能明白,是可以理解的事,他们自己心知,主耶稣更加知道;在教导的过程中,施教者常将「需要时间才能理解」的数据放在受教者面前,受教者何时才能吸收到这些理念,甚至转化到实用层面去应用,就因人而异 ── 有些人会发出问题,于是可以帮助自己吸收得快一点;有些人靠强记,希望有助理解;有些人根本摸不着头脑,根本连问也不知从何问起,其实是连面对此困境的勇气也没有。

没有对话,问题就这么存在心中,单向的教导,仍需对话才能使受教者领受施教者的教导。

主明知门徒不明白,但祂仍不断向他们施教。

在我们跟随主及事奉祂的路上,多少次,主渴望与我们对话,我们花了多少时间去屈膝主前与祂对话,去消化祂透过圣经,透过环境要向我们发出的讯息?没有透过与主对话的跟随,想必只是疑团重重,不知袖里的摸索而矣;因此有些人跟得很辛苦,常嚷着事奉得心力交瘁,因为未有透过与主对话去找到问题的答案。主耶稣要的是「对话」,而不是「臆测」,也不是「勉强」。

TOP

26.重新振作

「西门彼得对他们说、我打鱼去.他们说、我们也和你同去。」(约翰福音 21:3)

好像一场理想的幻灭:拿撒勒人带来的复国盼望随着祂的钉死而消逝。众门徒甚至不敢去公众地方露面(约20:19)。在门徒绝望、恐惧及不知如何求生时,祂复活的讯息带来平安,他们知道祂是复活的主,是赐人平安的那一位,连多疑的多马也信了。

于是彼得重新振作;但做什么好呢?「大使命」还未颁下来,人们跟随主好像已到了一个尽头,纵使心中有多爱慕,祂仍只是一位忽然消失,忽然显现的夫子,祂的复活对其跟随者的日常生活有何影向?

不需再复国,不需再传道或结集人力,不知如何是好!重新的振作带来的是回复正常的生活 ── 工作去罢,我们总得面对明天。经过如此伤心巨大的挫折,重新面对生活,从绚烂的群众簇拥转回平淡的网鱼生涯殊非易事。他们不再生活在实现个人理想中,不再争大,而是并肩同行。

人事奉的目标若有所偏差,主会容许人经历一场心碎的挫折,好得回那个祂所爱的人物。

TOP

27.心中有主

「耶稣所爱的那门徒对彼得说、是主。」(约翰福音 21:7)

天未亮,只听见隐约的呼唤,看见黑影,打了一网未拉上来的鱼,约翰立刻认出是主!他心中多么想念主,多么渴望祂又再次突如其来的出现!清清楚楚地,他记得这是第三次!

以前,即使传道也不忘互相争为大的一群人,现在重操故业,在「打鱼」这么属世的事上也认出主的参予,究竟属灵、属世,其界别就在人的心中。

面对主的供应,他们心生敬畏,爱慕之情,由约翰认出主及彼得忘形地接近主就可以看出。

人若不爱主,在事奉时也认不出祂;人若爱主,即使在看来十分属世的事上也认得出主的存在。

主是忽然出现吗?不!主已在他们心中,人必须先心中有主,才容易认出主。

主耶稣从没有间断过看顾这群有心跟随祂及服事祂的人,祂要的是「心中有主」的人,否则即使天天与祂同在,也是心生异向,其「事奉」没有半点意义。

TOP

本帖最後由 esperanza 於 2014-4-17 10:15 編輯

28.要真诚爱主

「主阿、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约翰福音 21:17)

彼得在一个安静的早晨,重投加利利海边的平静生活,贴身的跟从,与主同行共话。

客西马尼园至今,中间的一段旅程就如经过死荫的幽谷 一般;主仍是昔日的主,但彼得已不再是昔日的彼得 ──
他对主的爱经过考验,
他对自己的评估不再超越现实,
他不再被自己的野心和理想驱策,以至难以自控,
他面对主,他深知爱祂是爱得那么难以自拔。

我们所事奉的主让我们去面对一些难堪的事实,叫我们发现自己不是那么爱祂,我们是去「面对」抑或是去「掩饰」,没有「揭示」,又何来「正视」。

我们的主显得那么拙拙逼人,对我们的真面目一点不留情地去揭示,因为祂要我们爱祂爱得没有半点自欺,没有半点保留。

当彼得思前想后,甚至有点忧愁的时候,他只能够回到心灵最深处的实况 ── 你知道无论从前我如何不济事,如何窝囊,但骨子里我仍是真心爱你的!

主就是要这些!

TOP

29.真正尊贵的事奉

「...耶稣说、你餧养我的羊。」(约翰福音 21:17)

人是何等不可靠!今天夸口永远爱你,明天已因维护自己的利益,将你置诸脑后,更自欺地维护自己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人可以如此待人,更可以如此待神。彼得如是,历世历代不知多少人如是!很叫人惊讶的是,主竟然对彼得作出如此委托:

「你敢于面对现实,好,你为我做一件事,我在世上所做的,你替我去做;你替我照顾我所爱的,我将我用生命换回来的托负给你。彼得,以前的事,不是一场噩梦,而是历史的转捩,是人生的里程碑,是走前路必经的过程。你要敢于面对明天,明天的生活将会更有价值,因为我将我所爱的交托给你。」

有没有想过主对我们这些事奉祂的人是何等信任?就因为主的信任,彼得从此活在自重自爱之中。看来是「打回原形」,看来是不见经传,回复「无学问小民」之身 的彼得,在不自觉之间,活在尊贵之中,只有与主真诚相交的事奉,才是真正尊贵的事奉。

TOP

30.认定主的呼召

「你跟从我罢。」(约翰福音 21:22)

约三年前,彼得和安得烈在加利利海边,也蒙主如此呼召:「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般。」但数载之间,人生许多的际遇叫彼得更实质、更具体地明白主的呼召,今天纵使主告诉他「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他也义无反顾 ──虽然他曾因与其他门徒比较而迟疑了一会!这一阵子的迟疑,叫他再次明白要对准焦点:他跟从的不是大气候,不是个人意愿的驱策,不是群众的趋势,也不是公平的待遇,而是主自己!

主在每个跟从者的人生路上,常在不同的阶段发出其呼召;大底上是与从前的呼召没有多大分别,但却一次比一次叫人清楚自己事奉的对象是谁,也知道自己是否一定要如此选择,多少人就在此过程中更清楚自己做什么,也有多少人被淘汰。

「蒙召的多,选上的少」,当心!

TOP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耶稣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请看启示录十九章十六节:"在他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写着说,万王之王,万主之主。"这节圣经是描绘主耶稣再来时,祂要审判地上列国,那时祂以万王之王、万 ..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