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犹大第一个王罗波安统治犹大国17年(约公元前933~917年),在位期间除与北国发生持续的战争外.还遭受一次外敌沉重的打击与劫掠:罗波安王第五年,埃及第22王朝的法老谢寿恩克一世(Sheshonk I 公元前945~924)入侵犹大,劫掠耶路撒冷,夺走圣殿的金器财宝。近年在米吉多发现的埃及碑刻,就有记载谢寿恩克掳掠耶路撒冷的事实。在埃及卡纳克神庙的一面墙上谢寿思克以埃及象形文字记录此次进攻巴勒斯坦的胜利战功。圣经对此次事件的记载颇为简略,但却证明了确有其事:《列王纪上》14:25~28记:“罗波安王第五年,埃及王示撒(即谢寿恩克)上来攻取耶路撒冷,夺了耶和华殿和王宫里的宝物,尽都带走,又夺去所罗门制造的金盾牌,罗波安王制造铜盾牌代替那金盾牌……。”罗波安死后,子亚比央继位,只二年,又传给儿子亚撒。由于遭受北国的攻击,亚撒以重金求助于大马色的亚兰王便哈达,便哈达出兵攻击北国,借以解救南国之危(《王上》15:16~22),但从此亚兰国势力被引进犹大,成为以后犹大长期的心腹之患。
北国耶罗波安死后,儿子拿答继位,约只一年,就被以萨迦支派的巴沙杀害,从此开始北国初期频繁的篡权斗争:巴沙剿灭耶罗波安全家族,巴沙死,传子以拉,部下心利刺杀以拉,也消灭巴沙全家族。心利此举不得民心。元帅暗利率兵围困首都得撒,心利在宫中自焚,只作王七日,暗利上台,建立了北国第一个较稳固的暗利—亚哈王朝。作者: pedro 時間: 2011-2-2 10:23
南国犹大第一个王罗波安统治犹大国17年(约公元前933~917年),在位期间除与北国发生持续的战争外.还遭受一次外敌沉重的打击与劫掠:罗波安王第五年,埃及第22王朝的法老谢寿恩克一世(Sheshonk I 公元前945~924)入侵犹大,劫掠耶路撒冷,夺走圣殿的金器财宝。近年在米吉多发现的埃及碑刻,就有记载谢寿恩克掳掠耶路撒冷的事实。在埃及卡纳克神庙的一面墙上谢寿思克以埃及象形文字记录此次进攻巴勒斯坦的胜利战功。圣经对此次事件的记载颇为简略,但却证明了确有其事:《列王纪上》14:25~28记:“罗波安王第五年,埃及王示撒(即谢寿恩克)上来攻取耶路撒冷,夺了耶和华殿和王宫里的宝物,尽都带走,又夺去所罗门制造的金盾牌,罗波安王制造铜盾牌代替那金盾牌……。”罗波安死后,子亚比央继位,只二年,又传给儿子亚撒。由于遭受北国的攻击,亚撒以重金求助于大马色的亚兰王便哈达,便哈达出兵攻击北国,借以解救南国之危(《王上》15:16~22),但从此亚兰国势力被引进犹大,成为以后犹大长期的心腹之患。
北国耶罗波安死后,儿子拿答继位,约只一年,就被以萨迦支派的巴沙杀害,从此开始北国初期频繁的篡权斗争:巴沙剿灭耶罗波安全家族,巴沙死,传子以拉,部下心利刺杀以拉,也消灭巴沙全家族。心利此举不得民心。元帅暗利率兵围困首都得撒,心利在宫中自焚,只作王七日,暗利上台,建立了北国第一个较稳固的暗利—亚哈王朝。作者: pedro 時間: 2011-2-2 10:25
第二节 北国以色列两主要王朝
一、暗利—亚哈王朝
元帅暗利在上台前曾与对手提比尼进行争夺,四年后取得胜利,正式登基为以色列王(《王上》16:21~22)。在位十二年,在得撒作王六年后,在撒玛利亚山上建造撒玛利亚城,建为首都。以后撒玛利亚一直是北国以色列的首都。暗利在北国以色列是一位颇有建树较为重要的王,近代发现的亚述碑刻中有不少记录暗利的名字和事件,碑文将北国以色列称为“暗利之地”(Land of Omri)或“暗利家”(House of Omri),甚至把数十年后推翻暗利一亚哈王朝的耶户误称为“暗利之子”(Son of Omri)。
亚哈王晚年,北方亚述王撒缦以色三世(Shalmaneser Ⅲ 公元前860—825)对巴勒斯坦的威胁加剧。亚哈王乃与大马色的亚兰联盟,共抗亚述入侵。公元前854年,终于在亚兰境内奥伦梯河(Orontes)的嘎嘎地区,爆发了一场闻名当时世界的嘎嘎大战(Battle of Karkar)。据亚述碑刻记载,这场大战,北国亚哈出动战车二千辆,步兵一万人,亚兰参战步兵一万二千人,马队一千二百,连同其他介人的小国在内,联军数目超过五万人以上。这场战争,非常残酷,是一场死亡枕藉的大战,据载战场上死亡二万人以上,甚至奥伦梯河的河水为尸体所堵塞,河水断流。嘎嘎大战的结局是两败俱伤,两方都宣称取得了胜利。事实却是这场大战暂时阻止了亚述帝国对巴勒斯坦的入侵,而亚述撒缦以色的碑刻(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馆)也记述了这次战争的“胜利”。发生在亚哈末年的这次残酷大战,《列王纪》中却没有任何记载。
至于那些被掳到亚述各地的以色列各支派的人,他们也遭到同样的命运,他们逐渐被当地的异族所同化,久而久之,被熔于一炉。这批被掳走的以色列各支派的人,就在历史上宣告消失,不复以单独的种族存在于世,这就是以色列民族史上所谓的“丢失的十个支派”(The Lost Ten Tribes)。作者: pedro 時間: 2011-2-2 10:26
亚述王西拿基立大肆蹂躏。掳掠南国犹大的时候,南国又出现一位先知在进行艰苦的工作,他是元前八世纪的第四位先知弥迦(元前725~690年)。弥迦亲眼目睹北国以色列亡于亚述。众支派居民被掳往亚述的惨状,他结合南国犹大内外情景,预见犹大国的将来也必然要象北国以色列一样遭到覆灭的命运。他发出了“锡安必被耕种象一块田,耶路撒冷必变为乱堆,这殿的山必象丛林的高处”(《弥迦书》3:12),这样耸人听闻的警言。虽然弥迦先知的预言将会引起多数是当权人物的愤怒与反感,但当时在位的希西家王并不勃然大怒,而是泰然处之,据载希西家王敬畏耶和华,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他废去异教邱坛,毁坏柱象,砍下木偶,更有意义的,他以无畏的精神废除摩西时代所造的铜蛇(《王下》18:3~4)。面对弥迦先知的警告,希西家王仍“敬畏耶和华,恳求他的恩”,因此“耶和华就后悔,不把自己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见《耶利米书》26:18~19)。希西家王之后,南国犹大又继续存在了一百年。作者: pedro 時間: 2011-2-2 10:26
当北国以色列的暗利—亚哈王朝时代(公元前887~854年),在亚哈王与其异国王后耶洗别的残暴统治下,其在政治上,宗教上的倒行逆施,使得坚持耶和华信仰,主张廉洁政治的师徒先知以利亚和以利沙应时而出。以利亚先知不避危险与拜异教巴力的先知进行反复的斗争(《列王纪上》第18章)。以利亚先知培养出来的学生以利沙先知,继承以利亚的工作,他立意推翻多行无道的暗利—亚哈王朝,支持新耶户王朝的建立。他在旧王朝中物色了掌握兵权的耶户将军,鼓动他发动军事政变而推翻了亚哈的王朝,并斩尽杀绝旧王朝家族并清除耶洗别所引进的异教势力。公元前八世纪六十年代,北国耶罗波安二世当权的年代,出现了社会贫富的显著两极分化和伦理道德沦丧的败坏现象,宗教上则表现注重仪礼,徒有虚伪的形式。这时原以牧羊为职业的阿摩司出现于繁华一时而罪恶充斥的伯特利,他面对当权的宗教祭司慷慨陈词,他说:“我原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门徒,我是牧人,又是修理桑树的人,耶和华选召我,使我不跟从羊群,对我说,你去向我民以色列说预言。”(《阿摩司书》7:14~15)阿摩司先知无畏地抨击耶罗波安的国家政策,暴露社会的真实情况,说富豪“舒身躺卧在象牙床上,吃羊羔牛犊,弹琴鼓瑟唱消闲的歌曲”,而穷人却为一双鞋被卖为奴,“他们见穷人头上所蒙的灰也都垂涎,阻碍谦卑人的道路,父子同一个女子行淫……”(《阿摩司书》2:6~7;6:4~5)。此时的耶和华的宗教变成只注重仪式礼仪和形式,弃绝公平与社会正义。阿摩司作为耶和华神的代言人庄严宣布:“我厌恶你们的节期,也不喜悦你们的严肃会,你们虽然向我献燔祭和素祭,我却不悦纳,也不顾你们用肥畜献的平安祭,要使你们歌唱的声音远离我,因为我不听你们弹琴的响声,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阿摩司书》5:21~24)阿摩司先知以他的公平与公义的主张因而闻名于世,被称为是“公义的先知”。作者: pedro 時間: 2011-2-2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