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角度看,波斯古列王施行温和怀柔的政策,是为他长远的战略利益服务的。单以他释放被掳的犹大人从巴比伦归回耶路撒冷为例,巴勒斯坦历来是西南亚和埃及国的缓冲地带。古列王在夺取亚非霸权的征战中,灭亡新巴比伦后,下一个攻击目标无疑是埃及,古列希望在靠近埃及领土边缘,有一个象耶路撒冷这样的一个前缘据点,这样将对他进攻埃及起有利的作用。被掳之民回去重建耶路撒冷和圣殿的事实就达到了这种目的。此外,从更长远的历史眼光看,西边马其顿希腊正在崛起,希腊势力的东渐,巴勒斯坦也首当其冲,对波斯来说也起了前沿缓冲的作用。作者: pedro 時間: 2011-2-8 10:01
重新建殿的工作虽然立下了根基,但修建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多少年来住在耶路撒冷、已成为混血种族的撒玛利亚人也要求参与修建圣殿的工作,他们的理由是:“我们寻求你们的上帝与你们一样,自从亚述王以撒哈顿带我们上这地以来,我们常祭祀上帝”(《以斯拉记》4:2)。这批人的自述表明他们是在亚述西拿基立王的儿子以撒哈顿(公元前681~668)年间,就被以撒哈顿从外地迁移入北巴勒斯坦。到了犹大国灭亡之后,他们又南移进入耶路撒冷定居的,与犹大人不是出于任何相干的血统。所以所罗巴伯、耶书亚对他们的答复是:“我们建造上帝的殿与你们无干,我们自己为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协力建造,是照波斯王古列所吩咐的”(《以斯拉记》4:3)。于是撒玛利亚人和其它族人多方阻挠修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他们贿买谋士千方百计进行破坏。在这种情况下,修殿工作被迫停止,因而也使犹大人热情减退、人心涣散,停工期间竟长达十多年之久,从古列王年间一直“停到波斯王大利乌第二年”(《以斯拉记》4:5,24)。作者: pedro 時間: 2011-2-8 10:02
二、犹大归国时期中有关的波斯诸王
从古列年间到大利乌王之间,还隔有冈比西斯王。古列是波斯帝国开国的“波斯之父”(元前590~529年),公元前539年,他灭亡新巴比伦,占领巴比伦城,十年之中东征西讨建树颇大,积极准备进攻埃及。就在公元前529年,古列东进打败东方一游牧民族,俘获该民族女酋长的儿子,后来此青年自己死于狱中,该女酋矢志为儿子复仇,就在一次小战斗中,古列王意外死亡。古列王的儿子冈比西斯(元前529~522年)继位。冈比西斯继承父亲古列遗志,发兵进攻埃及,他的一支大部队曾陷入沙漠的一次巨大沙暴之中,以致全部失踪,至今仍为千古难解之谜。埃及国人家来以猫狗羊为圣畜,据传冈比西斯曾把大批猫狗驱人战场,把埃及人认为的“圣畜”作为前导,因而扫打败了埃及军队。这些事仅为传说,但冈比西斯是于公元前525年征服了埃及,把埃及并入了波斯帝国的版图。冈比西斯也于元前522年在战斗中突然死亡,接着登上统治宝座的是闻名的大利乌王一世(Darius the Great元前521~485,通译大流士王)。据希罗多德史书记载,他是冈比西斯的侍卫,曾随冈比西斯进攻埃及,公元前522年,冈比西斯死,大利乌在波斯一些贵族支持下杀了古列另一个儿子巴尔狄亚登上王位。起初他没有得到普遍的拥护,只得采取暴力的统治,镇压东方原支持巴尔狄亚的势力的反抗。在平定国内叛乱后,他发动几次巩固帝国边界、阻止游牧部落入侵的战役。公元前519年进攻里海东岸地区,518年巡视埃及,513年越过多瑙河进入欧洲,在爱琴海地区,马其顿望风投降。为确保波斯在亚洲全区的稳固统治,大利乌王认为应征服希腊,元前499年,大利乌派他的女婿马多尼奥斯远征雅典,舰队为风暴所吞没。公元前490年,在希腊中部马拉松战役中又败于雅典。以后大利乌还准备再次远征,但壮志未酬身先死。大利乌王30多年的统治,进行各项行政改革,健全国内的行政制度,划分省区,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开辟海陆运输路线,巩固了中央集权,扩展版图,伸展势力到欧洲多瑙河、黑海地区。大利乌一世为宣扬其武功政绩,他在今伊朗极西部克尔曼高地贝希斯敦的石崖上,用古波斯语刻上了一个记功碑文,今称为贝希斯敦石刻(Behistun Inscription),这是波斯时期流传下来的最重要的波斯铭文。
“第二圣殿”的完成,所罗巴伯和祭司耶书亚这时都成为归回犹大人心目中复国的领袖,所罗巴伯可比为众人所盼望要来临的“弥赛业”。哈该先知称他是耶和华的印,是耶和华所拣选的(《哈该书》2:23)。撒迦利亚先知指出所罗巴伯和耶书亚是“两个受膏者”(《撒迦利亚书》4:14,6:11~14)。但自从所罗巴伯的第二圣殿落成之后,艰巨神圣的任务已经完成,以后除了尼希米与以斯拉的事,圣经不再有记载了。归回的犹大人并不再建立以往独立的国家,从波斯大利乌王以下,巴勒斯坦耶路撒冷仍由大祭司作为宗教领袖进行管理,形成一种等级祭司制的神权政体,政治、外交与经济仍紧紧掌握在波斯政权所委派的官吏手中。作者: pedro 時間: 2011-2-8 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