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檢舉)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腾讯微博
Facebook
Google+
Plurk
Twitter
Line
標題:
天天亲近神《07》
[打印本頁]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7-23 00:54
標題:
天天亲近神《07》
(1) 立志讨主喜悦
所以,无论是住在身内,离开身外,我们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林后五9)
「志向」又可译作「雄心」,经文告诉我们,神的儿女当效法保罗的雄心壮志──讨主的喜悦。保罗因有讨主喜悦的雄心,所以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提后四7)他为甚么要打美好的仗和守所信的道?因为他立了志讨主的喜悦。
几年前,伊利诺大学里有位足球员叫约翰隆恩。在当季最后一场球赛前,全体球员住在一旅馆里,隔天将争取玫瑰杯大赛的资格,他们已经20多年没机会参加这样的比赛了。当晚隆恩恳切央求教练让他明天出赛,教练说球赛太重要了,只能勉强让他开始时上场。结果当天,隆恩跑得比谁都快,纵横全场,无人能及。比赛结束前,隆恩又奇迹似地挡住了对方的攻势,伊利诺球队终于赢得了该场比赛。球员们兴奋庆祝后,回到更衣室,发现隆恩一个人躲在角落,像婴孩般哭个不停。原来隆恩的父亲是个盲人,没法看到他比赛,几天前他刚过世,隆恩说:「我相信现在他在天父那里,在天家,他必定不再眼盲。今天是他第一次看我比赛,我必须尽力而为,好好表现。」身为儿女的会愿意做任何事来讨父亲欢喜,我们愿意这样讨天父喜悦吗?
作者:姜武城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7-23 00:55
(2) 生日快乐
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十二15)
很早就想好了今年要在自己生日那天,好好的弹奏生日快乐歌,无论是C调、低音谱或高音谱,都要一遍又一遍好好的弹,好让邻居同享我的喜乐!
可是当我正把琴谱翻到「生日快乐歌」时,电话响了:「……我们的邻居Tina跌倒在地,伤了臀部,被救护车送去急诊室。」接着门铃大作,另一位在74号的Cathy,一脸愁容地说:「我84岁的母亲因为轻微失智症,医生诊断她今后不能再开车,她正在家里痛哭,请为我们代祷。」
昨天邻居Anna也说:「隔壁85岁邻居Ida,诊断出血液里有癌指数,她愁死了。」
当一阵阵的哀恸袭入我原本想要高声欢唱的心怀,蓦地回想自己这一生,其实也多次面临死荫的幽谷,到如今竟还活着,全是神的恩典和怜悯。又想起牧师讲道时,常引用圣经的话说:「要与喜乐的人同乐;与哀哭的人同哭。」
我拥有很多的爱,无论是物质的、精神的,已经心满意足;因此生日不弹琴,生日没有「生日快乐」歌并不重要,倒可以选择与哀哭的人同哭,鼓励伤心的人,继续仰望神,行信心之路。而且关爱他人,就是尊重基督,是今年生日中最有意义的事。
作者:周慈美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7-23 00:56
本帖最後由 沙沙 於 2014-7-23 00:57 編輯
(3) 多给多要
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路十二48)
我妻子独自带着女儿又怀上儿子在美国读书时,教会里的同道都看到神赐福我们家。有姊妹很认真地对我妻说:「神多给谁就向谁多要。」我妻总是记住这句话,但又不明白我们有甚么值得神要的?等我来到美国团聚后,她不时向我提起这话。我当初也不理解,难道神也讲求回报?等到我读了神学,又参与事奉,才渐渐体会神赐福的背后总带着旨意和使命。
神的要与人的要有天壤之别的意义。神所要的与神所给予的,同样都是一种祝福。能被神使用,完全是神的怜悯和赏赐;神向我们多取并不为祂自己。天是祂的座位,地是祂的脚凳,祂甚么也不缺;祂只是要我们尽心尽意地成为祂救赎人类计划中的一个器皿,在传递生命的同时,自身得到更好的造就。
神赋予了每个儿女传福音的使命,其中有一群人更是蒙受恩宠,比如生活在北美的我们,生活上相对优越,属灵资源上十分丰富:基督教书刊、音像,福音电视电台,布道会和培灵会俯拾皆是,教会和神学院星罗棋布,有此属灵栽培的环境,我们当积极追求灵命,成为神国的生力军。蒙恩不忘感恩!
作者:钱志群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7-23 00:57
(4) 信仰的起点
你们要慈悲,像你们的父慈悲一样。(路六36)
人世间最重要和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是最易得到的,阳光、空气、水,人不需用甚么去换取,就可以得到,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的新生命也是白白得来的,基督为我们付了代价,叫我们得享永远的生命,在今生也享受丰盛的爱与平安。施恩是神重要的属性之一,是神的爱的表彰。
恩慈的爱,不需要交换,不要求回报,不计算得失,是完全无条件的。接受这爱的人是没有负担和压力的,不需要乞讨、交换、回报;这样的爱是人间没有的,就像阳光、空气、天地万物,都是从神来的,由神赐下的。惟有领受了这份无条件的宽恕和爱的人,有圣灵将这爱浇灌在他们心里,他们才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世人的爱,是有条件的,爱可爱的,对自己安全无害的,爱可以回报自己的;不爱忘恩的,更不能爱仇人。然而我们基督徒爱的模式只有一个,就是基督耶稣所启示的天父爱的模式,这也是基督徒信仰的起点。
作者:海颜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7-23 00:58
(5)平安的永约
大山可以挪开,小山可以迁移;但我的慈爱必不离开你;我平安的约也不迁移。这是怜恤你的耶和华说的。(赛五十四10)
基督徒的人生有一份永不改变的平安,因为神的慈爱永不改变,祂的话不改变。
环境一变,我们的心就动摇,彷佛神改变了祂的平安之约。然而,变化永远是属于世界的,包括一切的不确定、不可知、不可靠的因素;不变是属于神的,而且永远属于神,单单属于神。因此,经济纵然改变,我们在神里面仍不致缺乏;身体如何改变,情绪如何,家庭状态如何,人际关系如何……,所有眼见的事物,任它们如风雨、如大浪、如海啸袭来,主的平安不会改变,我们永远安稳在祂平安的约里!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是水里、火里,还是深坑、狮子口,都被稳妥地握在神的手里;只要我们信得过祂,凡到祂面前的,祂总不撇弃他们。
每逢艰难错愕,环境不过是为难了我们的肉体,我们若把眼光放远,不单放在眼前所拥有或所没有的事物上,便体会到纵然我们的外体非常脆弱;但我们已经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我们所享有丰盛的平安,是这个可怜的「自我」所不能测度的。
作者:海颜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7-23 00:58
本帖最後由 沙沙 於 2014-7-26 00:34 編輯
(6)先贤之路
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因着信,连撒拉自己,虽然过了生育的岁数,还能怀孕……艾萨克因着信,就指着将来的事给雅各布、以扫祝福。雅各布因着信……约瑟因着信……摩西因着信……基甸、巴拉、参孙、耶弗他、戴维、塞缪尔……。(来十一8至32)
以色列民族是从信心中生的。亚伯拉罕和撒拉是在大信心中,从那「使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神手中领受了艾萨克。艾萨克正是信心的产物,他也因信被献在祭坛上。这预示着神在万族中拣选的这一支,是信心的族类,从信心生,在信心中长,一生走信心之路,代代走信心之路。
如今,神也让我们这些因信神儿子得生的人,效法亚伯拉罕之信,在世为人不靠自己的聪明,不依靠世人,不倚靠无定的钱财、世界的风潮,也不惧怕环境的凶险;像亚伯拉罕、艾萨克、雅各布、约瑟、摩西,像彼得、约翰、保罗,更像主耶稣,把一生、把自己的灵魂交给信实的创造主。祂必按照祂丰盛的恩典,保守我们直到耶稣再来的那日。
作者:海颜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7-26 00:36
(7)是谁的?
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使刀剑临到你,从你中间将人与牲畜剪除。埃及地必荒废凄凉,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因为法老说:『这河是我的,是我所造的』,所以我必与你并你的江河为敌,使埃及地,从色弗尼塔直到古实境界,全然荒废凄凉。」(结廿九8至10)
尼罗河是养活埃及人的母河,是埃及人的骄傲。埃及王法老说:「这河是我的,是我所造的。」他妄自尊大,目中无神,结果受到神的审判。公元前572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攻打埃及,使埃及荒凉。神藉尼布甲尼撒的手惩罚埃及,让他们知道惟有耶和华是赐生命的神。
法老将神的恩典视作个人的成就,没有将荣耀归给神。这也是我们很容易犯的毛病,以为「这房子是我的,这孩子是我的,这家庭是我的,这钱是我的,这学问是我的,这才艺是我的,这教会是我的……。」殊不知,若非赐恩的主,我们根本一无所有。
《效法基督》的作者金碧士说:「我所有的一切,和我所用以事奉袮的一切,无不是属于袮的。我该如何报答袮这万千的恩典呢?我会,我也应该能终身事奉袮……用全力来事奉袮,且应当永远不倦的赞美袮。」
作者:林丽珍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7-26 00:36
(8)幸福的秘诀
看哪!神是我的拯救;我要倚靠祂,并不惧怕。因为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诗歌,祂也成了我的拯救。所以,你们必从救恩的泉源欢然取水。(赛十二2至3)
幸福的秘诀在哪里?有千亿家产?生活舒适?原来好简单,就是对所拥有的一切感到知足。英国有个组织计算了各国公民对生活的满意度和气候环境变化等因素,发现世上十大最幸福的国家或地区中有八个来自拉丁美洲。中国排第20位,香港第84位,八大经济发达工业国排在中下位置。虽然拉丁美洲与亚洲不少国家的人民只有中等收入,但国民对生活感到满足。
是的,我们多数人生活不算富裕,而且生活在一些大城市中更感到每天都有无尽的压力;但作为基督徒,我们是否与世人一样感到不满足?神是我们患难中的拯救,软弱中的力量,困苦中的诗歌,是我们永不枯竭的泉源。也许我们没有钱财,没有声誉,没有地位;但我们有神,这是我们跟世人最大的分别,离开了祂,找不到真正的幸福。
作者:林丽珍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7-26 00:37
(9)忙与静
疲乏的,祂赐能力;软弱的,祂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强壮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赛四十29至31)
从前我上班的时候,有一阵子办公室里特别忙乱,又遇上一位疯狂的经理,日子更不好过了。怎么办?主给我提醒:「手忙人不忙;事乱心不乱。」上司把任务交下来,既然事在必行,我就不抵挡,不反抗,不抱怨。手虽忙碌,心却安静。正是因为手忙,心更不能乱,因为事太多,有限的心力要一点一点用。正因为事多,就更要有条理,不能乱,直到完成方案,我心里还有余力,而且有一点点满足感。
我们尽力不制造忙乱,但万不得已忙乱来了,要求主给我们力量、智慧。主有话:「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总能胜过。」不慌张,不抱怨,泰然处之,越是忙乱,心越要静。
作者:尤里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7-26 00:38
(10)忙与闲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传三1至3)
人就是这样,忙不得,也闲不得。忙时巴不得把所有的事一下子做完,好早享清福,所以,巴不得孩子明天就长大,巴不得装修明天就完工,巴不得……;可一旦清闲下来才发现,闲暇的日子也不容易打发,所以,又拼命找事来充实生活。其实,忙有时,闲也有时,「天下万务都有定时」。忙时要提醒自己,这些事务本身就是生活,不妨享受它的过程,不要把盼望放在闲时。有了这样的心态,你就不再厌恶手上的琐事,反而享受它。
闲的日子有时也是不可避免的。几年前我刚回国,头几个月里甚么事也没有,那时我才明白,空闲对一个需要成就感的人来说,是多么大的煎熬。闲时最大的诱惑,是让自己忙。但有一天,我从健身馆出来,赫然看见对面墙上写的四个字「贤者能闲」。彷佛是主对我说:「我叫你坐着不动就不动,也是顺服。」「贤」就是知道自己的位置,静候祂的调动。时候到了,自然会忙起来。清闲,是要极大的德性,忙、闲都考验人。
作者:尤里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7-26 00:38
(11)静候神的作为
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诗一廿七1)
急功近利,差强人意,使许多人的努力不但得不到成功,更得不到幸福。让我们相信,神给每个人都立定了最美好的计划,并且正在调度万事,让祂的计划在我们身上实现;但我们要有一颗顺服的心,配合祂的工作。
经常有人问:「相信神,是不是甚么都不做?」生活的本质不在我做,也不在我不做,而是在配合神手的作为。人当明白,神的作为是我们得福的前提;叫人愚昧的,是我们心底的骄傲和私欲。克服私欲,人就聪明得多,因为私欲叫人迷惑,看不见神的作为。
作者:尤里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7-26 00:39
(12)要孝敬父母
「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弗六2至3)
圣经说要孝敬父母……,这对在反抗、分裂、悖逆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们来说,真是当头棒喝。父母是我们进入世界接触最早的人,也是我们最早的人际关系。若是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不好,怎能同别人的关系搞得好?现在的父母大部分都不需靠儿女养老,尽管如此,仍然不要忘了教养孩子要孝敬父母。乌鸦都懂得反哺,更何况人呢?
曾有记者问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低音玛丽安安德生:「妳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是甚么?」指挥家杜斯卡尼曾赞誉她美妙的声音是一个世纪只能找到一个。1995年,她是第一位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唱的黑人。她的自传My Lord, What a Morning成为最畅销的书籍。在她显赫的事业中,曾好几次接受世界各国颁给她的勋章,她的家乡也颁给她奖杯,感谢她对本乡的贡献等等。但甚么是她最难忘的事?她平静地回答:「我一生最难忘的时刻,是当我回家告诉妈妈,妳从此不用再替人洗衣服了。」
是的,能把握现今的机会向父母略尽孝心,的确是一件最值得感恩的事!
作者:姜武城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7-26 00:40
(13)父母的角色
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弗六4)
「不要惹儿女的气」就是表示儿女们有独立的人格,作父母的需要尊重。圣经告诉我们儿女也本有上帝的形像,我们不可随意伤害一个有上帝形像的人的自尊心。
保罗时代的罗马制度,作父亲的对儿女有绝对的权力,他们可以用铁链将儿女锁起来,拉到田间作工;也可以将儿女当奴隶卖掉,甚至可以对儿女用刑至死。婴孩生下来先得放在父亲脚前,若是父亲将婴孩举起,表示承认并愿意抚养;若转脸不顾而去,婴孩就得成为弃婴。残障的孩子没有生存的权利,杀婴与杀牲畜一样。明白这样的背景,再看这一节经文,就不得不承认神话语的宝贝。
一知名画家被问到是如何成为画家的,他说,小时曾被托照顾妹妹,妈妈回家时发现家里乱七八糟,瓶瓶罐罐都染了色。母亲问起,他说是在画妹妹。这位母亲不但没有生气,反抱起他说:「哇,你画得很好!又画得这么多,真是了不起!」如此一来,就将他的天赋发掘出来。
儿女是上帝交托给我们的产业,我们有责任加以照顾、培育,不能作一个暴君。求主帮助天下每一位作父母的,当孩子犯错时我们懂得用耶稣的眼光来看,来处理。
作者:姜武城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7-26 00:40
(14)不忘孝顺
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二24)
这句话神在圣经中强调了四次,一次是在人堕落前,三次是在人堕落后。信主前,我误以为人一结婚就要搬离父母,不再听父母的唠叨,不再受他们的管教。其实不是。这话虽然强调的是婚姻的神圣和亲密,但不是说一定要与父母分开过日子。离开,只是说在心理上应该独立,并让配偶在自己的生命中占有应有的地位。至于与父母分不分开,不能一概而论,而是看哪种方式,能将对父母的孝心与对配偶的爱心更好地结合。
挪亚一家八口出方舟后仍与父母同住(参创九20至27),后来分开,是家族膨胀变大的必须。亚伯拉罕娶妻后,离开吾珥时,仍跟父亲他拉在一起,离开哈兰时才离开父亲进迦南(参十一29至31)。艾萨克娶妻后没有离开父亲亚伯拉罕(参创廿四章)。以扫娶妻后也没离开艾萨克(参廿七46)。
总之,成婚之后不可以疏远父母。「若寡妇有儿女,或有孙子孙女,便叫他们先在自己家中学着行孝,报答亲恩。因为这在神面前是可悦纳的。」(提前五4)
作者:钱志群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7-26 00:41
(15)吃亏是福
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吗?请你离开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创十三9)
曾有长辈亲戚说过一句话:吃亏是福。对此我曾不以为然。信主后,从圣经上却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是亚伯拉罕的所作所为。他一直照顾侄儿罗得,侄儿后来却要与他争地,他从辈份和恩情来说,都可以不让;但他没有,宁可吃亏、让步,让不孝侄儿选走肥土沃地,唯愿平息牧场之争。
在人看来,亚伯拉罕真傻,吃了大亏;然而,神是鉴察人心肠肺腑的,知道亚伯拉罕所存的敬虔之心,于是对尚没有儿子的他许诺:「从你所在的地方,举目向东西南北观看,凡你所看见的一切地,我都要赐给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创十三14至15)神兑现了祂的许诺。
人都是世上客旅,寄居一生,如果为名为利,实在是计较不完,也会带来很多劳苦愁烦,就是一家人之间都不愿吃亏,彼此也会有芥蒂争吵。如果我们能仰望主,靠着主加添力量,以善胜恶,退一步就会海阔天空。因神是掌管万有、鉴察人心的,是福份的源头。祂永远有主权,让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
作者:钱志群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7-26 00:51
本帖最後由 沙沙 於 2014-7-29 00:47 編輯
(16)不要计较
爱是……不计算人的恶。(林前十三5)
人有一个本性,就是会计较他人长短、个人恩怨、自己得失。别人一句不顺耳的话、一件事不对头、一个眼色不好看,都会成为我们计较的理由。即使是信了主,同工之间配搭事奉时也会因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做法不一致而产生矛盾、纷争,甚至在言语和态度上彼此伤害。
我们已经是被神宽恕的人,神既已免去我们所欠的一千万两银子,难道我们非要抓住欠十两银子的人不放吗(参太十八)?神不但赦免我们,也要求我们有一个「以德报怨」的心胸。祂在圣经中给了我们很多教导的实例,如亚伯拉罕不计较无理争地的侄儿;约瑟不计较暗算他的哥哥们。
主耶稣在世上时,曾要求门徒,饶恕人不光是七次,而是要做到七十个七次。换句话,就是凡事包容,恒久忍耐,因为爱是永无止息。祂自己在十字架上还求父神宽恕杀祂的刽子手们。在这个世上,谁比主耶稣忍受的羞辱和不公正还大还多呢?祂为爱我们舍弃了一切,甚至生命。当然,我们要做到以善胜恶并不容易,靠自己实在是难上加难;只有天天仰望主,不断从祂那里支取力量,从一件件小事上操练自己。
作者:钱志群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7-29 00:48
(17)难舍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人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母、儿女、田地,没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姊妹、母亲、儿女、田地,并且要受逼迫,在来世必得永生。」(可十29至30)
有位弟兄在生意正如日方中时,听到神的呼召,说:「我赐福你的生意,是要叫你无后顾之忧地服事我。」他立时顺服,毅然将他在当地称为龙头事业的生意结束,全时间事奉神。他将自己的厂房及一个单位出租,租金足够维持全家的生活,他没有拿教会分毫,就是这样完全的摆上。
耶稣曾说,有钱人进天国是难的,因为越富有的人,就越难放下。记得听过这样的故事:一位牧师问一个信徒:「若你有两栋房子,你愿意奉献一栋给神吗?」信徒答:「愿意!」牧师再问:「若你有两辆车子,你愿意奉献一辆给神吗?」信徒答:「我愿意!」最后牧师问:「若你有两双鞋,你愿意奉献一双给神吗?」信徒答:「不!」牧师问为甚么,他说:「我没有两栋房子,也没有两辆车子,鞋却有两双。」是的,口说奉献十分容易;但真要摆上,就舍不得。这是不是我们的光景?
作者:林丽珍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7-29 00:50
(18)听觉迟钝
童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事奉耶和华……耶和华呼唤撒母耳。塞缪尔说:「我在这里!」就跑到以利那里,说:「你呼唤我?我在这里。」以利回答说:「我没有呼唤你,你去睡吧。」……那时撒母耳还未认识耶和华,也未得耶和华的默示。(撒上三1至7)
童子撒母耳因未曾认识神,所以不知道是神对他说话,需要师傅以利来指点;以利按着他过去的经验和神学知识,知道是神呼唤撒母耳。讽刺的是,祭司以利却听不到神的说话,而且他听不到神的话,更因尊重自己的儿子过于尊重神(参撒上二29)而被神废弃。
我们作教会领袖的,也常会凭过去的经验和神学知识教导人;但我们若不是与主先有关系,让神陶造我们,我们又怎么教导人呢?童子撒母耳虽然没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更没有高深的神学知识,他仅有一颗单纯、谦卑和顺服的心。他用最单纯的耳朵、最纯洁的心灵来聆听神的话语,并且顺服,他就能宣告神的默示。
作者:林丽珍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7-29 00:52
(19)听觉过滤
耶和华第三次呼唤撒母耳。撒母耳起来,到以利那里,说:「你又呼唤我?我在这里。」以利才明白是耶和华呼唤童子……撒母耳就去,仍睡在原处。耶和华又来站着,像前三次呼唤说:「撒母耳啊!撒母耳啊!」撒母耳回答说:「请说,仆人敬听!」(撒上三8至10)
也许我们也这样祷告:「主啊,请说,仆人敬听!」然而,我们是不是真的听进去,并且遵行呢?我们是撒母耳,还是以利?听别人说话是很有趣的事,有时听不清楚,有时听不明白,有时听不进去。更糟的是我们戴着过滤器来听,爱听的才听,更甚者,用自己的解读器来解读别人的话,结果造成误解。听别人说话实在大有学问,更何况我们听神说话,难度就更高了。
在教会中,包括笔者在内,有时会犯上一个毛病,就是戴着过滤器、解读器来读经和听道,选择性地听,以自己的见解来解读。甚至有时会抱着为别人听道的心态,认为这个信息适合这人或那人,却没有想过可能最适合的是自己。求主怜悯我们!
作者:林丽珍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7-29 00:53
(20)彼此认罪
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五16)
全心向神认罪是我们人生重获盼望的首要条件。若是弄错认罪的对象,哪怕再真心也是枉然。犹大出卖主耶稣后,虽然自知有罪,将钱退给祭司长和长老说:「我卖了无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太廿七4)但是他认罪认错了对象,虽然想以上吊来谢罪,也无益于得救。
那么,雅各布为甚么要我们「彼此认罪」呢?这里的意思是,我们得罪了人,不仅要向神认罪,还要向我们所开罪的人认错。主说过,当我们在献祭前,若仍与弟兄有不和之处,应放下祭物,先与人和好,再献祭。当我们无力向神悔改时,也不妨与灵性较成熟的肢体敞开心里的负担,以这些「清心祷告主的人」(提后二22)为自己的认罪伙伴,一同来到神面前互相代求,彼此提醒和鼓励。这种向人认罪的力量,本身就有不可低估的勇气和向神认罪的预备。
当然,彼此认罪不是无原则的,不是凡错都要到众人面前暴露、自责一下;如果对方灵命没成熟到一定地步,这样的认罪有时反倒会成为撒但攻击的破口,也不能荣神益人。
作者:钱志群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7-29 00:54
(21)自我责备
祂既来了,就要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约十六8)
人有犯罪的习性,在世上总是为名为利做一些神不喜悦的事。对自己的罪心、罪行,人的态度有两大表现:一是麻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甚至是罪中取乐;二是推卸,以自己的利益、喜好、经验为要,而对别人的言行则用放大镜找不足,挑剔指责,自己变成了「总有理」。
但当我们信了主,情形该有改变,因为圣灵已内驻人心,成就那成圣之工。约翰福音十四章至十六章,介绍了圣灵住到信徒心中后的七样工作:「指教我们」,「叫我们想起主耶稣对我所说的话」,「为主作见证」,「叫世人自责」,「引导我们明白(或进入)真理」,「预告将来的事」,「要将受于主的告诉我们」。这些工作目的都是叫人达到悔改的果效,行在正确的路中。
我们一生中,总少不了被家长、兄长、老师、领导、朋友、同事责备,别人的责备有时是必要的,但即使是对的,我们未必听得进去,可能无动于衷,甚至会反感、记仇;只有自己从心里意识到错处,才会扎心(参徒二38),才会愿意改错。
作者:钱志群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7-29 00:55
(22)长途跋涉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祂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诗廿三1至3)
这金句是我们信心和仰望的写照,也是我们灵修生活的提醒。青草地是群羊的喂养之地,溪水旁是解渴之处。对基督徒来说,神的话恰如那青草与溪水,能满足我们灵命的维系与成长;换句话说,要想成为一个得胜、灵命成熟的基督徒,就得坚持不懈地饮食神的话语。
有个信主酷爱滑雪的孩子,应好友之约,定于主日那天一起去滑雪。正在修车的父亲让他过来一下,帮他拉出发动机油瓶里的插条。孩子一看,插条油渍低于正常水平,就骄傲地向父亲炫耀自己的知识:「机油这么少,车子开不了多远发动机就会坏掉。」父亲接过话说:「孩子,车子和人一样吃喝不够就会失去奔驰的动力。同样,作神的孩子,不坚持读经敬拜,不多吃灵粮,必会乏力、贫血,更无力长途行走。」孩子恍然大悟,告诉父亲他将回绝滑雪之约,按时到教会。
羊若不愿引领,来到这草水丰裕之处,饥渴到一定时候,甚至会无力行到青草泉水之地。我们若不愿常吃灵粮,发育成长,在主里总是婴儿,又如何有力量与主同行?
作者:钱志群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7-29 00:56
(23)最好的导读
犹太人就希奇,说:「这个人没有学过,怎么明白书呢?」(约七15)
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祂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约十四26)
当我每次带查经,都需提前在神面前安静和学习,但每次的效果却不一样。有时,圣经打开,话语和道理清澈明白,源源涌来,我要做的是只管收录;有时,打开的圣经却是半掩的门,或是隔着半透明的玻璃窗,真理在里面,我和真理之间却有阻碍。原因在哪里呢?
多年来我体会到,正常的基督徒生活是被圣灵带领的生活。当我们的心思意念里有个指南针,并随时指向神时,我们就与祂连接,说话、行事和事奉中,旧我成份大减,智慧降临,对真理的理解和事情的洞察也较敏锐──因为圣灵的带领通畅;反之,日常的琐碎和心思的繁杂会让我们的指南针失效,圣灵的带领受阻,甚至读圣经也读不出个所以然来。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心向耶和华是智慧的持续。圣经是生命之书,要用生命去体会,用心去明白。唯当我们的心向神敞开无阻,圣灵就会做我们最好的导读,好让我们「明白祂的话」。
作者:李文屏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7-29 00:57
(24)活水的障碍
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约七38)
每次想到有圣灵做保惠师,我就感到自己是多么有福。这至高的师友不嫌我的不配,随时相伴,穿越时空之限,引我走当走的路。可惜,许多时候我都忘记有这一宝贵师友,遇事不是去咨询祂,而是自作主张。这样做有好些常见的结果,比如事情处理了,过去了,但是缺乏建设性;或是处理了等于没处理,因为有负面情绪积在心里,等待时机冒头破坏。所以虽是信主的人,但是「腹中」根本流不出活水的江河。
那么是主的话不应验吗?我只能脸红地说:「不是,虽然我是信主的人,但是许多时候我信却跟不信差不多;因我忘却了我所信的而自己独行,我阻绝了活水的江河进入我里面,更别说流出来。我身在福中,却不懂得支取,于是成为富有却不知富的穷困者。」
好在因神的怜悯和大爱也有过「富有」的时刻;而穷富的对比和反差,让我定意要在主里过「富裕」的生活,经历活水的生活。如果你跟我有同感,愿你腹中的活水源源不断地流出,,自己得滋润,也造就周围的人。
作者:李文屏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7-29 00:57
(25)部分知识
有的说:「这是基督。」但也有的说:「基督岂是从加利利出来的吗?经上岂不是说『基督是戴维的后裔,从戴维本乡伯利恒出来的』吗?」于是众人因着耶稣起了纷争。(约七41至43)
我们多么容易被所知道的部分知识所阻碍。没错,经上的确说基督是戴维的后裔,要从戴维本乡伯利恒出来;可是耶稣来自加利利,是个不起眼的木匠的儿子,而且也许当时一些人还记得祂出身上的「污点」:是未婚就有的。然而,耶稣不仅是戴维的后裔,而祂出生在伯利恒的事情,也不是当时每个人都知道的。
这使我不得不儆醒:我所知道的,不一定成为充分条件,因为我所不知道的更多。许多事情不是其表面上所显示的那样,后面可能有更多更深的原因。难怪诗人说:「耶和华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诗一三一1)
这是真有见识的人才能有的谦卑。自信是好的,但是井底之蛙的自信却不仅可笑,而且阻挡了智慧和永生的福份。
作者:李文屏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7-29 00:58
本帖最後由 沙沙 於 2014-8-1 08:47 編輯
(26)一无可夸
「不先听本人的口供,不知道祂所做的事,难道我们的律法还定祂的罪吗?」他们回答说:「你也是出于加利利吗?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没有出过先知。」(约七51至52)
重读这段经文,便再次看到赤裸的人性。人不仅可以用手中的权力扭曲律法程序,还可以用明显的偏见代替公义,并用过去代替未来。
我却不敢抬起手指指责这些当位的法利赛人,因我若生在当时,也当其位,我不敢保证自己会比他们更好。我能相信那个木匠的儿子,认定祂是基督而不是捣乱者吗?我能面对自己的权威被祂挑战而不厌恨祂吗?我会不以自己的学识为傲,不把自己所知的一切当作唯一的真理吗?即或我一时可以谦卑,我一生都可以吗?
圣经陈明这些事,如同展开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自己,却不是要我们自责;而是要让我们儆醒,存谦卑的心,并保持这种谦卑的态度。记得自己得以认识主,领受现今在恩典中的地位,完全是出于神的怜悯,一无可夸!
作者:李文屏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 08:48
(27)肢体
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林前十二26)
一位姊妹念神学院第一年时,看见她心目中一些似乎很好的基督徒,生气时也会用粗话骂人,先是错愕,继之,不肯守安息日。一位宣教士听了便开导她:「……妳永远找不到一间十全十美的教会,也无法找到一个完美无瑕的传道人。因为有人的地方,就可以找到一箩筐的缺点和问题;但是让我们试着尽一己之力,发挥肢体的功能,好让别人从我们身上得到益处。」
是的,人都不完美。当一位信徒问美国著名的布道家葛理翰牧师:「你去过这么多的教会讲道,你可否告诉我,何处有间完全的教会,我要加入。」葛理翰回答:「世界上假如有一间完全的教会,也会因为你的加入而变得不完全。」
作者:周慈美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 08:50
(28)婚姻需要经营
教会怎样顺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样凡事顺服丈夫。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弗五24至25)
有人以为夫妻幸福的关键是拥有甚么;我却以为要诀在于经营。凡事都有经营之道,但许多夫妻以为任意妄为也能幸福,这是不可能的。你要做生意,先去花许多的精力学MBA,去学好的经营模式,因为你知道,只有经营得法才能赚钱。夫妻相处,怎不需要学习经营呢?
记得七、八十年代,很多人热衷于分析民族劣根性,以为中国人落后是因民族的劣根性;但如今中国人发达了,只因为换了运作的方法。夫妻也是一样,换人不换法等于换汤不换药。很多人离异的理由是个性不合;但我看其实是运作不当──没有按照正确的夫妻之道去运作,以至该有的福份出不来。甚么是正确的夫妻之道?到哪里去寻找夫妻之道?就是到基督面前来,因为婚姻是神设立的,特要用夫妻关系来表示基督与教会的关系。婚姻的一切道理都隐藏在基督里。如果爱是神叫人学的功课,婚姻就是神给人设的课堂,基督则是爱的老师。
作者:尤里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 08:50
(29)爱那不配的
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五8)
常听人说,成功的婚姻是个正三角形,基督是顶角,而夫妻则是两个底角。当夫妻都往基督靠近的时候,夫妻俩就自然靠近了,这就是夫妻和谐的秘诀。两个完全不相同的人,怎么会和谐呢?你得用神的道,就是基督把他们调配起来。
如果完美的人才能有完美的婚姻,请问,你完美吗?如果对方是完美的,他为甚么要你?亲爱的已婚朋友,魔鬼在你婚后的某个时候,一定会向你心深处抛下这么个问题:「你当初嫁(娶)的丈夫(太太)是最合适的人选吗?」「如果他/她不是神给你预备最好的一位,理想的婚姻岂非无法实现?这样不是很可惜?」朋友,这是个圈套,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只能让你原地打转。千万别上当!很多人不知这是魔鬼的圈套,多年活在这个问题的重负下,甚至信以为真。
你可以这样响应魔鬼的试探:「如果我的配偶不是最好的人选,那么,我就有机会做一个更好的爱人;因为罗马书说,基督爱了不配的人,神的爱才得以显明!这是我学习基督的机会,这就是福!」
作者:尤里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 08:50
(30)请谁当教练?
爱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在他并没有绊跌的缘由。(约壹二10)
99岁刚过世的美国著名大学篮球教练约翰伍敦,是一位传奇式的教练,他执教的最后12年拿了10个全美冠军。要知道,全美大学那么多,就是拿一个冠军都难,何况10个?并且大学篮球队和职业篮球队不一样,球员再好,每年也会有毕业的。伍敦的10个冠军全靠优秀的球员吗?我相信不是。对于伍敦的10个冠军球队来说,只有一个不变的,那就是伍敦。伍敦有一个才能,就是能把球员调配得很好,以致他们可以有近乎所向披靡的神话。球员知道一件事,只要大家把自己交在伍敦教练手中就能赢。
如果把一对夫妻看作是一个球队,他们是输还是赢,就要看他们请哪个当教练了。魔鬼教导人骄傲、自私、控制、论断、记恨、报复、反抗,再好的夫妻也要输;但基督教导人谦卑、忍让、恩慈、体恤、自律、原谅、盼望,就是一般的夫妻也要赢。耶稣就是婚姻的教练,我们听祂的就能所向披靡,得着奖赏!我深信,天下所有的夫妻即使由两个极普通的男女组成,都有潜质演绎一段完美的婚姻,那个可能性就隐藏在基督里。
作者:尤里
作者:
沙沙
時間:
2014-8-1 08:51
(31)可亲近的神
雅各布睡醒了,说:「耶和华真在这里,我竟不知道!」就惧怕,:「这地方何等可畏!这不是别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门。」(创廿八16至17)
参观欧洲的教堂,有一个用了3 0 0年筹款盖成,是欧洲最高的教堂。从艺术与文化的角度看,欧洲教堂的建筑都饶有风味,从罗马式到歌德式,巍峨高耸,复杂的彩色玻璃窗、细腻的雕塑,述说着一个又一个的圣经故事,全都是艺术的精品。但我却想到,当年雅各布为了逃避哥哥以扫追杀而远走他方,在伯特利的旷野遇见神,发现「耶和华真在这里,我竟不知道。」摩西也是,当他领着羊群到了何烈山,神向他显现,他才晓得那里就是圣地。原来认识神不需要宏伟的教堂,复杂的礼仪,不需要营造气氛,不需修道院,不需要成为修士,也不需要通过神职人员做中保。不管你在哪里,神就在你的身边,在你的心里,祂是一位随时随地都能亲近的神。
作者:黄天赐
歡迎光臨 神の仆人之家BBS (http://siervodediosar.sclub.com.tw/)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