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查看:3273 | 回復:1 發帖

彌賽亞的比喻–新約聖經寓言闡釋《第27章》

第27章 播种者的寓言 Sower

(马太福音13:3-9,18-23;马可福音4:1-20;路加福音8:1-14)

在传教第二年的年中,耶稣开始更加广泛地使用寓言形式的传教。正如我们所见,在这之前他所有的谚语都是短小精悍的寓言形式;但是百姓的态度已发生改变,他们要求延伸寓言的使用。最初的激情已经荡然无存,统治者已经开始密谋确保他的死亡。在这些情况下他通过日常事物和发生的事情来讲解他的道,达到几种不同的目的。耶稣再次描述见到的情形,故事很容易记牢,也很容易想起。他们出于兴趣就乐于思考,渐渐地理解了含意,虽然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不能理解他复活后的事情。有些人好施批评,有些人不知所措,这些寓言又起到了另一种目的。

他的门徒观察到播种者的寓言在他的教训中有一种新的风格。他们问:“对众人讲话,为什么用比喻呢?”他回答说,“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所以我用比喻对他们讲,是因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在他们身上,正应了以赛亚的预言,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马太福音13:11-17)。

他传教的基本目的在于开导;如果人类的师傅做不到,这些寓言能做到,它们尽可能的事,听众是那些失败者。但当神差遣来的师傅发布预言时,听众就增添了对神的责任,因为神的道有神圣的权威性,要求顺从,而不是批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承认神的道,或理解和欣赏他的预言。然而道的来到产生了不同。心里理解的人知道得更多;反应迟钝的人没有反应;挑战者或多或少应负责任,毫无疑问他们面对的审判在形式和时间上不同。

传教的寓言形式对于听众是一次考验。心里卑微的人把寓言存在心里,理解他的意思。批评者、偏见者、挖苦者、反对者,他们的态度不愿意在心里接受教训,虽然教训更容易理解,但他们对师傅的态度更加挖苦和反感。人类的师傅不能故意着眼于这些效果;他们不能论断听众的心。神的儿子所处的位置截然不同。他明白自己所使用方法的效果;他能选择一种方法产生既定的效果。他有权利这么做,知道他特别位置和神圣权威的人不会提出质疑。

马太福音总共记录了八个寓言:有些作家思考过马太福音的安排,但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所有这些寓言不是同一时刻说的。从听众和说寓言的地点来看,这些寓言可以正式地分成两组。第二、三和四个寓言都通过“设个比喻对他们说”(24,31,33节)这句话连接。耶稣说了最初的几个寓言,离开众人,“进他们神的庙中”。当时门徒理解了裨子寓言的意思。在他的解释后耶稣又新添了三种寓言,每个寓言都通过词组“天国又好像”(44,45,47节)连接。后来耶稣说了最后一个小寓言“凡文士受教作天国的门徒”,“耶稣说完了这些比喻,就离开那里”。

最初的两个寓言,播种者和稗子,很重要,因为耶稣对每个寓言都作了解释。解释这些寓言也有不同的方式。在十二使徒后的第一代信徒解释这些寓言有很大的灵活性。这种方法激起了大家的反对,只保留了主要的意思,其余的东西在故事里只起到附助的作用。但是,耶稣在播种者寓言的解释中说种子是道(马可福音4:14),四种土代表不同类型的百姓。吞食种子的飞禽是“那恶者”(马太福音13:19)、撒但(马可福音4:15)和魔鬼(路加福音8:12)。太阳烤焦那些播种在磐石,只由薄薄一层土壤覆盖的浅根植物,这是苦难、痛苦和迫害。荆棘指世人的喜好、对财富的欺诈和其它事情的欲望。好地代表诚实和好心,他们愿意听道、守道,并耐心地结果。耶稣没有说明播种者代表谁:首先和最重要意义在于他是播种者,或许没有明确说明正是为了他能继续播种天国的种子。但是,他扩展开来的解释并没有使学生们气馁,他们详细的探究这个寓言与其它寓言的一般教训在意思上的相同之处,实现与神的道的明确教义的和谐统一。

寓言取自生活中类似的对象,并非犹太人专有。有些寓言确实带有当地的背景和风俗知识;然而没有那些知识也能理解全部的意思。它们对说寓言的人具有普遍性:很容易忘记他是一名犹太人,那些故事就像他一样属于所有的人,无论他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斯坦利注意到寓言显然不是只指犹太人的行为和思想,虽然还认可耶稣详尽描绘所体现出来的美妙真理。因此,他在《西萘与巴勒斯坦》(Sinai and Palestine)一文中写道:

“我详细记得在接近平原的山坡上一个略微深凹处,就在巴勒斯坦某个交汇处,揭示了这个伟大寓言的每个特征。那里有一块波浪形的玉米地伸到水边。有一条被践踏的小道穿过其中,没有栅栏或障碍物防止种子落入任何一边,或落入上面—由于马、驴和行人脚步不断踩踏本身已坚硬无比。那里还有富饶的好地,能将整个平原和邻地与光秃秃的山丘区分开来,千篇一律地盛产大量的玉米。山坡上岩石地突出在王米地,就像绿草山坡的别处一样。那里有大量的荆棘矮树丛—nabk,就是人们普遍说编织刺冠的那种—在荡漾的小麦中间就像许多内陆地区的果实在舞蹈一样。”
1

評分人數

这个寓言,通过基督自己的解释,意思是明确的。但其中的一些教训容易疏忽。种子的质量无论落在何处都是一样的;播种中看不到结果不是种子的过错。我们可能会播撒一种植物的种子,认为结果能看出种子的发芽能力和质量。但是,寓言的种子是神的道,正如彼得所说:“不能坏的种子”(彼得前书1:23)。种子本身不会失败。神通过以赛亚见证:“雨雪从天而降,并不返回,却滋润地土,使地上发芽结实,使撒种的有种,使要吃的有粮。我口所出的话也必如此,决不徒然返回,却要成就我所喜悦的,在我发他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55:10-11)。

播种者揭示出来的道理在于土壤的生产力。并非所有的土壤都适合植物生长,种子播种到土壤上,得到的结果就能明确地说明这点。因此,可以这么说,种子能检验土壤,或者说能解释寓言,传播福音试验,显明男男女女的人是否适应神的目的。有些人反应迟钝,就像被人们践踏的道路一样。有些人迅速和热情地接受神的道,但他们的兴趣无法保留下去。当考验来临时他们会发现神的道没有深根—也不可能有深根,原因就在于这人的本性肤浅。而另一些人完全有可能获得丰收,但是他们的心思专注于其它兴趣,使得他们的精神生活窒息。耶稣把“荆棘”定义为对世俗的喜爱、对财富的欺诈;就和他所说的其它任何事一样都正确无误,展示了人类的弱点,妨碍人的心灵完全满足神的要求。他以同样的洞察力指明了丰产的基本要求;三次记录使用的不同词组如下:“听道”;“理解”;“接受”;“持守在诚实善良的心里,并且忍耐着结实。”通过基督在我们面前的解释,该寓言应被视为土壤的寓言,等同或超过播种者的寓言,虽然播种者的形象其有特别的意义。

对于结果没有人建议使用数学公式。也没有说明人们自己在开垦空地时应做些什么事情。寓言是对结果的宣布,当神的道被传播时结果的宣布就召显。任何取材于一切没意志的事情,都毫无例外地表明施行旨意就有改变。寓言明确地表明传教不会被普遍接受,这是有原因的。寓言反映出时间的流失就体现在耶稣自己的经历上。他的听众对他的工作和说教表现出来的反应“分门别类”。这寓言也有益于门徒。

这种景象将重新浮现在全体基督徒听众面前,决不允许他们模糊播种者寓言的选择及其工作教训的特别意义。在何西阿书以色列重新聚集的预言中,提到了耶斯列的作用,意思是“神播种”。我们在R.V.的注解中读到:“耶和华说:那日我必应允,我必应允天,天必应允地;地必应允五谷、新酒,和油,这些必应允耶斯列民(耶斯列就是神栽种的意思)。我必将他种在这地。素不蒙怜悯的,我必怜悯;本非我民的,我必对他说:你是我的民;他必说:你是我的神”(何西阿书2:21-23)。同一个比喻也使用在耶利米书31:27中:“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把人的种和牲畜的种播种在以色列家和犹大家’”。以塞亚书55:10已经被引用过。当耶稣使用他自己的形象时,他预示说他是神藉以显示自己的人,他是以赛亚的王。就像在耶稣许多故事中一样,在人们疏于观察耶稣教义的完全中隐含着弥赛亚的主张。

TOP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新约 提摩太前书 《第一课》

问安和祝颂 - 在上帝的家中 经文:提前一:1 - 2 主旨:从保罗的问安语,看保罗和提摩太的师生与父子的关系﹔从祝颂中,看在上帝的家中有什麼特徵。 一. 我曾 ...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