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查看:11706 | 回復:20 發帖
何谓自信?

何谓自信?从自己而来的信心。
那么你有自信吗?不知道?

好,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我们先放下手中的人和事,走到镜子的跟前,试一试透过镜子定睛看看自己?你看起来有自信吗?你可看到容貌背后的你是怎样?有时候,外在的你不一定反映内在的你,在这个繁华忙碌的社会,就算是小孩子都懂得带上面具迎合不同的人。

外在的你,也许正笑得自豪,但请别让面具欺骗了你,往内寻,寻找隐性的自己。寻罢,你会变得表里一致,由内散发一种正向、从容、积极的气质。

我的同工Athena曾说:「不论是追梦也好,还是追求公平的待遇也好,我被外在的形象蒙蔽了。热诚的外表下,需要脚踏实地学习,实干地做,并深切了解

社会的实况。我总不能靠热诚来硬闯吧!公平,我又真的是求公平吗?还是我在求一己的公平?我是在寻求真理,还是满足自己的内在渴求?儿时的经历,造就了我对不公平的敏感性。我,要放下自我,这样我才看得见自己的渺小。这是一个再发现自己的工程,也是一个洁净内心的过程。」由那时开始,Athena多了一份从容、实在的自信。

自信,来自于真正明白、认识和接纳自己(Total Self-acceptance)。

就正如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人生最大的任务就是认识自己。」唯有我们能较深层了解自己,并全面认清事实的真相(Accept the Truth without Denial),真正的自信才能从内而发。过程也许会痛,但成长往往在此中寻。

TOP

假如生命只剩一小时

这里有一条问题,希望大家可以用心想想

假如他的生命只剩下一小时的话,会怎么做?我经常接触到两种极端类型的年青人:

一种是欠缺目标所以过于空闲,另一种则是目标太多以致分身不暇。然而这两是极端的情况,但不论是谁都好,我都想提出一条问题,「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一小时,你会做甚么?」

你会否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小时仍维持固有的路径──继续放任地享乐,或是继续为读书、运动、教会、课外活动等忙得不可开交?


TOP

本帖最後由 沙沙 於 2014-3-3 05:10 編輯

你是谁?

我们是自己思想的产物

如果我问你:「你是谁?(Who are you?)」你会怎样回答呢?

「我是陈大文,家住九龙湾,普通文员一名。我是黄种人,有乌黑的头发,眼大大。我的性格主动和热情。还有,我是一个不轻言放弃的人。」你滔滔不绝地说,最后还不忘问:「你认为我说得如何?」

我笑说:「很好,很好。你懂得从身体、感官、性格、家庭背景等角度分析自己,可是,你有没有想过除了以上的描述外,你还可以是自己思想里的产物。对,我们怎想自己,我们便是怎样。或许,看完Athena的例子,你会明白多一点。」

Athena是EDIT Workshop的启导师,她是于2004年加入我们这大家庭的。我还很记得我与Athena会面(Interview)时,我问她介不介意学生说她斜视。她回答:「以前我在学校做社工的时候,总会先跟学生说明我的病和斜视的。」或许这个答案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最叫我印象深刻的,是Athena回应时的那份从容自在。我不禁有点讶异:「怎么这个女孩能如此坦然的面对自己身体上的缺陷呢?」。 后来与Athena相处了一段时间,才发现原来Athena也曾经有好一些日子接受不了自己斜视的事实。她说:「小时候,我很介怀自己的斜视,因为同学们总以奇怪的眼晴看着我。

到了中学时期,我的斜视并没有改善。我越来越介意自己的斜视,慢慢失去了自信。我不敢面

对自己,也不想面对自己。那段日子,我甚至连镜也不敢照;我总觉得自己很丑陋。」然而,多年后的今天,成为了许多孩子生命导师的Athena对自己的看法改变了:「假若有一天,我可以选择是否与重肌无力症为伴时。从前的我是一定会说不,因为我不想要斜视;但今天,我想我会说这也不错。是这个病,孕育出今天的我;是这个病,让我变得坚强;是这个病,令我找到生命的真谛。我感激这个病为自己带来生命上的改变。」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我们是自己思想里的产物。

她小时候有着负面的自我形象(Negative Self-Image),是因为她的思想负面;现在,她的思想变得正面了,她的自我形象也就变得正面起来,令她更善待自己、更爱自己。同样地,我们也是这样受着自己的思想影响。

也许,世间上无人完美,你我或多或少都带着缺陷。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会清晰自己有何优点和缺点,并欣赏自己的优点、接纳自己的缺点。

当然,不是说要自我膨胀,更不可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但我们要明白,人毕竟有着许多限制,只要努力去改变、改正、改善就好,对于无法扭转的事实,如Athena自身的斜视,我们要学习接受;学习接受生命中的一切美与不美,并赋予它正面的意义,这样我们才能成长。

TOP

自我设限

「我会参加奥运的。有何不可?」一位年仅十二岁,来自南非,自幼失去双腿的伤残运动员问。注意,他所说的奥运会并不是伤残奥运会,而是为健全人士举办的奥运会。他希望在2008年北京奥运一展风采,并与其他的飞人一比高下。



究竟这位伤残运动员是谁?

他,叫皮斯托留斯。他出生时只有四只脚趾,下肢天生缺乏健全骨骼,不得不把下肢切除。只剩下膝盖以上肢体的他,其后安装了碳纤维义肢,并学习跑步,因而培养出对跑步的兴趣。现时,他在大学修读工商管理课程。他上学时会驾车,但却坚拒使用伤残人士的泊车位。皮斯托留斯希望可以如平常人一样生活,并且身体力行地尝试实现这目标。

「我并非残废。我只是没有了两条腿,但这不能阻止我去北京夺取金牌。有些人会因失去身体某部分便自认是残废,我感到很可惜和心酸,其实他们有能力做的还有很多。我会参加奥运。有何不可?」
皮斯托留斯的信念和行径,不单只赢得了运动场内外的赞助和掌声,更为他赢得了参加2008北京奥

Immunization – Vaccine Risks Exposed’>Vaccination Is Not Immunization – Vaccine Risks Exposed

ltimate Trading Systems 2.0′>Ultimate Trading Systems 2.0

运的机会。若能通过国际田径总会的审查,而他又能在明年北京奥运中创出佳绩的会,便将成为不折不扣的残障「飞人」。

他最令我敬佩之处,不是他跑得快,不是他的成就,也不是他有参加奥运会的机会;而是他那份不会自我设限的精神。许多人常常「以为」没有了双腿便不能跑步、不能过正常生活;但,真的是这样吗?皮斯托留斯的例子告诉我们,这些「以为」是错的,没有双腿那又如何,他可过着正常的生活呢!

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虽然他没有了两条腿,但皮斯托留斯还是他;他能跑步自如、驾车自如、学习自如、生活自如!他并没有让伤残限制了自己。
皮斯托留斯的这份精神更感动了奥斯卡影帝汤汉斯,令汤汉斯希望将皮斯托留斯的故事拍为电影。这是谁也想不到的。生命原是这样,当你不让自己落入限制之中,你便有能力取得成功,甚至得到一些本来没想过的回报。

每个人都有其缺陷;但缺陷也可以是危机,突破它,你便能真正成长。你有否成长上的自我设限需要冲破呢?

TOP

本帖最後由 沙沙 於 2014-3-2 23:00 編輯

总爱与人比较?!


孩子之间,比较爸爸妈妈疼谁多些;同学之间,比较谁的分数高一点;同事之间,比较谁最得老板的欢心。比较,好像无处不在,时时刻刻侵扰着我们。比较,彷佛是个人自尊的代名词,因为没有比较,我们量度不到自我价值的高低。你看,又有一个人拿着直尺来量自我价值的高低了。


大男孩对着直尺哀伤地说:「我真差劲!别人是基金经理,一身名牌,并在短短几年间赚了三、四百万,有车又有楼。我呢?只不过是行政经理一名,过着无资产阶级的生活。」大男孩随即把直尺收起来,摇头叹了一声便走开了。过了不久,大男孩与另一人相遇。这次他兴高采烈地拿出直尺来,雀跃地说:「这人欠下一笔巨债。被迫宣布破产的同时,妻子又提出要跟他离婚,真的很惨!我呢?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段和谐的婚姻。我幸福得很呢!」大男孩回头看了那人一眼,喃喃地说:「我本打算抽空进修,看来不用了。我要把握时间,好好享受人生!」

常言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一句看似安慰自己的说话,却是人类烦恼的根源。不是吗?比较之下,我们内心总希望自己比别人好,比别人优胜。可是,当比下去了,失望、失落之情总


难免不了。有时,我们还会自怜自悯起来,问自己为何生不逢时。就像故事中的大男孩,他经常拿自己与人比较,他的心情和自我价值,就像过山车般,时高时低,没有一刻能停下来。难道人的自我价值,必定建立在他人之上?

庄子说:「不要从他人画出自己。」


意即不要从他人画出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也许,世间上会有一个容貌与你我相近的人,但那决不是你,也决不是我。因为彼此不同的成长背景、特质、优点、缺点、学历、经历、伴侣、家庭、生活所需、心灵所需、价值观、信仰、梦想、使命……造就了独特的你,独特的我。我们不需要与人比较,因为自我的价值根本就不用往外寻,我们只需好好对待自己、爱护自己、寻找自己。记着,上帝从来都公平得很。祂创造的所有事物,包括你和我,都有其缺点和优点。我们不需羡慕他人,更不用贬低他人。贫富、成败、长短,每人总有高低,与其妒忌别人所得,倒不如珍视已有的一切,用自己的价值观,绘画好你的生命蓝图。就让你我怀着好奇的心,不断探索这个世界,并对未来的自己时刻感到好奇。

TOP

本帖最後由 沙沙 於 2014-3-2 22:59 編輯

认识自己

从小到大,身边都有许多的声音,告诉你甚么是好/坏、甚么是该做/不该做、该如何达致「成功」……而大部分人都会欣然接受。没错,跟随社会主流去过活是比较容易,不必承受逆流而上的压力,但你愿意就这样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吗?

外界声音众多,但你又可曾听过自己的声音?有时我们迷失,是因为不了解自己所致。让我们花些时间和耐性,去想想自己的长短处,认真思考自己的需要,反思甚么能令自己快乐和满足等。当我们明白自己更多,人生定位自会更清晰,不会再盲目地顺应外界的要求而失去自我。

苏格拉底说过:「人生最大的任务是认识自己。」就让我们现在开始做起。




TOP

返回列表

站長推薦 關閉


第一课 圣灵是位格神

我们祈求这个系列能够深化神在很多人和教会中的生命。或许神的儿女今天其中一个最大的需要是,认识圣灵和明白祂的圣工。很多认识天父(约十四7)和主耶稣(约 .. ...


查看